兒子上二年級的時候,我去他班上幫忙,正逢他當眾念他寫的作文。兒子很緊張,眼睛死死的盯著講稿,頭恨不得要埋到講稿里。我從頭到尾豎著耳朵,還是聽不清楚他到底在講啥。
上個月,兒子在多大附中上了一周多倫多大學商學院“整體化思維”的課程,課程結束那天,老師邀請家長觀摩成果發布。雖然只是暑期夏令營性質的課程,但是家長們都很重視,不少祖孫三代都到了場。 兒子帶領他的五人小組,先以小品的方式演示了他們的產品應用,然后分工介紹了他們的產品設計思路,自信自如,侃侃而談,遇到組員卡殼時,他都會適時的做一下補充。在代表小組回答評審團提問的時候,兒子表現的非常鎮定,回答的有理有據。
幾年時間,面對演講,兒子怎么會有如此天壤之別的表現?
最近恰好讀完 TED掌門人Chris Anderson《TED Talks》,這本書的中文譯名是《演講的力量》,為無數的大咖推崇。下面結合書中觀點和自身經歷,談談如何培養孩子的演講能力。?
演講能力培養第一步:找到一種適合自己,自信自如的表達方式
出色的演講者各有特色,他們的共性是在演講過程中能夠保持自信,自然的狀態,這種狀態使他們能夠把心思集中到演講的內容上。 ? ? ? ? ?
Chris Anderson《TED Talks》
兒子以前對自己不自信,當眾念稿子的方式也讓他很不自在。演講,是把自己暴露在聚光燈下,讓觀眾做評判,對于內斂不自信的孩子來說,不亞于上刑場。
幫助孩子克服演講障礙,是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雖然林林總總的培訓班有各種教演講技巧的課程,但是最首要的不是按照所謂的大師模式來要求孩子削足適履,而是要幫助他找到在講臺上最自如放松的方式。
道理很簡單,那么如何操作呢?舉兩個例子吧。
講故事讓我找到了自信
小學的時候,我其貌不揚,成績不好還不愛學習,也不會討老師歡心。學校在市中心,而我家住在城鄉結合部,找關系才進的學校,所以越發自卑。每天最開心的時刻就是傍晚守候在收音機前,等待單田芳的廣播書場,雖說”說書人一張嘴,表不了兩邊事“,但是那張嘴里不但能描繪的出千軍萬馬,而且能把場景里每個人物的音容笑貌活靈活現的展現到聽眾眼前。 第二天去上學,上課沒精打采,但一到課間休息立馬生龍活虎,我會把前天晚上聽來的故事添油加醋的講給同桌聽。一開始只有同桌一個聽眾,到后來居然積攢到了一些每天追著我講故事的忠實粉絲。粉絲效應下,我自然也是越講越帶勁,也越講越好。
初中第一次在學校禮堂里參加演講比賽,下面坐的是評委老師,我剛上場的時候,緊張的連話都說不出來。那次也是生平第一次用到麥克風,當聽到自己的聲音從擴音器里傳出來的時候,覺得自己終于成了偶像單田芳,而評委們則是當年圍著自己聽故事的小伙伴們,感覺一上來,人也不知不覺的就放松下來了。
講故事是我最擅長的方式,也是最讓我放松自信的講話方式。人生來都喜歡聽故事,好的故事能立刻激發起興趣,感染他人的情緒,并調動起同理心。工作以后雖然很少有參加演講比賽,但是無論在找工作面試或是升職面談,學生時代通過演講不斷提高的講故事能力都讓我非常受益。
源于生長于物質和娛樂匱乏的時代,我能夠通過給小伙伴講聽來的故事,從中找到了自信,鍛煉了演講的能力。 而現在這些沉迷于電子游戲和網絡的零零后們,怎么培養?
兒子的經歷--對電子游戲癡迷助他突破了演講障礙
兒子從二年級開始迷上電子游戲,吃飯時候,上廁所的時候,都捧著任天堂的DS,為了不讓我看到,還常常藏到衣柜里偷著打游戲。
打游戲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難關,百思不得其解,兒子就到YouTube上查攻略,看別人怎么通關, 然后再照著做。一來二去,他發現做攻略,比自己打還要有意思。
于是三年級的暑假,他提出要我們給他買設備,自己錄攻略。錄攻略,需要邊操作,邊講解,一心二用。而且帶有點獨角戲的性質,必須要講的生動有趣,不然根本就不會有人看。
一整個夏天,兒子把自己關在房間里。暑假結束的時候,兒子讓把他的錄像倒到電腦上,我才有機會偷看了一下他的視頻。
一打開視頻,我震驚了。兒子用稚嫩的聲音,不緊不慢的解釋一步步的操作,幽默風趣詞匯豐富,很多都是成年人的用詞,估計都是從看別人的攻略模仿來的。 因為兒子不會視頻編輯,經常是一卡殼,就要從頭開始錄。也不知道他錄到多數遍,最后才能夠做到一氣呵成的效果。
錄攻略是兒子突破演講障礙的重要一步,借鑒別人的經驗,自己反復的練習,他找到了自信自如表達自己的方式。 于是在課堂上發言,他再也不發怵,慢慢的還喜歡上了公眾演講?;剡^頭看,兒子通過這段錄攻略的經歷,歪打正著的完成了演講能力的自我培養。
所以幾年后,當我看到他面對公眾自信自如的發表即興演講,一點都不奇怪。
擺完事實,也講了道理。下一步,如何操作。
培養自信自如的表達方式的操作指南
Chris Anderson在TED Talks書中提到諾貝爾獎獲得者Daniel Kahneman 對TED演講的標志方式,沒有講臺,人站在主席臺中間,侃侃而談的方式很不適應,所以演講排練的時候,很緊張,老是忘詞。Chris和Daniel溝通后,正式開講時候,換成了他平時講課的形式,站在放有電腦的講臺后面,時不時可以看一下電腦上的筆記,雖然和以往的TED的風格相差甚遠,但是演講人放松下來,從而保證了演講的效果。
連做過無數次匯報發言的諾貝爾獎得主面對演講尚且如此,我們更沒有理由要求孩子一味去按照所謂的大師方式去培養演講能力。
從上述兩個例子,可以看到我和兒子克服演講障礙過程中殊途同歸的地方。?
總結一下:
1. 演講始于模仿,需要找到一個和自己風格相近的偶像和一種自己喜歡的溝通方式,然后反復揣摩,吸收消化。我和兒子都沒有專門去學演講,我是多年如一日的聽單田芳的評書,而兒子是一直在YouTube看他玩的游戲攻略講解。只不過,當時我們都沒有任何功利的念頭在里面,只是單純的喜歡,從中得到無窮的樂趣,所以能夠一直堅持。
2.找到自己自信自如的方式后,最好能在有觀眾的情況下,反復練習,不斷提高。感謝當年沒有手機,沒有互聯網,否則無法想像會有孩子愿意課間休息的時候不是盯著手機,而來聽我這樣一個沒有任何偶像潛質的土包子吐沫橫飛講故事,講故事的過程中,根據小伙伴的反應,我不斷的調整自己講的方式,越講越好。而兒子是通過錄像做攻略的方式,自己做自己的觀眾,然后通過看回放,找到不足,再重新錄。從某種程度上說,兒子的方式比我的更有效, 也更與時俱進。?
其實演講只是手段,通過演講,我們更希望培養孩子自信自如的溝通方式。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即使兒子和我基因上那么相似,我們的方式也不盡相同。培養孩子演講能力,只要你能細心觀察孩子,留意他的興趣,鼓勵他做些和興趣相關的YouTube視頻,事實證明這種方式對數字化時代成長起來的孩子是非常有效的。
最后想以Khan Academy創始人Salman Khan關于演講的心得來結束本篇,同樣出處也是Chris Anderson的《TED Talks》。
做你自己!如果你很搞笑,那就把搞笑的一面表現出來。如果你很煽情,那就把你的情緒釋放出來吧。 唯一的例外是,如果你是個自我為中心的自大狂,那么在演講臺上,請千萬不要表現出來。
注:本文是培養演講能力三部曲的第一篇,闡明了最重要的觀點:如何幫孩子找到溝通(不僅僅是演講)中自信自如的表達方式。接下來第二篇會談談如何增強演講的感染力,從而贏得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