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管理法則:聚焦主要目標——創設優質班級環境
最近重讀《高效能人士執行4原則》,發現其中有些方法可以運用到班級管理中去,這本書中的思想能幫助我們改變管理的固有模式,向著更高效的方式轉變。
書中提到在團隊中提高執行力的四個原則:
原則1:聚焦最重要目標
原則2:關注引領性指標
原則3:堅持激勵性記分表
原則4:建立規律問責制
反觀自己的管理方式,有很多是低效的,如果稍微加以改變,會有提高管理的效率。今天先談談原則一
聚焦最重要目標。
我們一個有50人的班級團隊的目標是什么,我認為一個優秀的班主任肯定有非常清晰的班級發展目標,當然各種風格的班主任目標也不同。但是我們的目標不能偏離國家的意志:
義務教育法第三條:義務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使適齡兒童、少年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為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
具體到我們的教學管理中,各位家長和老師首先關注的是學生的成績,因為在國內現有的情況下,多數情況是,只有好的成績才能幫助孩子進入更好的高中,接受更好的教育。
所以,成績應當是我們班級發展的重要目標。
成績來源于哪里?除了各科任教師的教學之外,我們的班級管理應當如何做才能幫助學生提升成績呢?
我認為,給學生提供優質的學習環境是班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優質的學習環境包括:干凈整潔的衛生環境、良好的紀律環境、民主平等相互關心的同學師生關系、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我為什么列出這幾點呢?
因為在馬斯洛將人類的需求層次分為以下幾層: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我們一層一層地分析。
01生理需求
學生的衣食住行得到了滿足,這一方面已經實現。
02安全的需要。
如果沒有意外事件的發生,學生的人身安全、健康保護在班級內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認為學生的安全的需要已經實現。
因為在現實的班級管理中,我認為有很多做法正威脅著學生的安全,其中一項便是各種關于成績和紀律的評比。
過度的成績評比。
例如,小組競爭的方式、成績的排名(當然我們不允許排名)、各種學習標兵的、進步之星的評比等等,這些過度的競爭方式讓少部分成績優秀的學生獲得了尊重、認可,但是也讓一部分學生感受到了“安全上的危險”。成績的不理想,加上過度的競爭讓部分學生在心理增加不安全感。
過度的紀律評比。
嚴格的紀律能確保班級以良好的秩序運行,但是過度的嚴格的紀律會適得其反。如果過度嚴格的紀律讓學生整天提心吊膽,學生肯定不會感到安全,如果安全感得不到滿足,下一個層次的實現就難以實現。
03社交的需要。
社交的需要包括歸屬意識、友誼等,這一方面我們的學生以大課間、小組合作、宿舍生活等方式進行,問題不大。但是我們也應當注意一些不太合群的學生,及時引導溝通。
04尊重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承認、地位。在班級管理中如何幫助學生實現呢?
我通過活動來幫助學生實現。
01班委競選,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地位。
02鼓勵參加適合自己的社團。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被承認。
03實施值日班長制度。幫助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地位。
04舉行各種形式的互動,如跳繩必比賽、墊排球比賽,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感受自己,滿足尊重的需要。
當前四各層次的需要滿足后,學生自然就會有了“自我實現的需要”。所謂自我實現,在班級中的重要體現就是:主動約束自己的紀律、努力學習、積極向上,努力在成績上有所進步。
需求層次理論有兩個基本出發點,一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層需要獲得滿足后,另一層需要才出現;二是在多種需要未獲滿足前,首先滿足迫切需要;該需要滿足后,后面的需要才顯示出其激勵作用。
因此,我把班級管理的目標聚焦在為滿足學生“自我發展和實現”的需要創造良好的班級環境。
優質的班級環境包括:干凈整潔的衛生環境、良好的紀律環境、民主平等相互關心的同學師生關系、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我認為,干凈整潔的衛生環境、良好的紀律環境滿足了學生安全的需要,民主平等相互關心的同學師生關系滿足了學生社交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當這些需要滿足后,學生會主動尋求自我實現的需要,就會主動努力學習。
最好的團隊表現發軔于選定一兩個最重要目標。聚焦于這一兩個終極目標,是高效執行4原則的最基礎準則,不然,你的團隊就可能迷失在日常事務的迷霧之中。
我們班級管理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