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伴 君 如 伴 虎
? ? ? ? ? ? ? ? ? ? 刻 刻 要 當(dāng) 心
文:筠心? ? 圖:網(wǎng)絡(luò)(郎世寧宮廷畫)
? 與幼虎為伴
輔佐小皇帝是件很危險(xiǎn)的事兒,得準(zhǔn)備著秋后算賬,到時(shí)連本帶息翻N倍。康熙十六歲智擒鰲拜,少年天子的一段佳話,可鰲拜角度,真是氣得吐血。一身傷疤為愛新覺羅家族打天下,不過是跋扈了些,結(jié)果反臣般下大獄治罪。康熙中年后想起也悔,明不說,暗地偷偷補(bǔ)償。
至于多爾袞,七年皇叔父攝政王,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且看十四歲的順治如何?多爾袞下葬兩個(gè)月后,掘墳鞭尸,褫奪睿親王爵位。這還不夠膽顫心驚嗎?
明萬歷皇帝九歲繼位,張居正十年無冕之王,嘔心瀝血,實(shí)行改革,換來大明王朝多茍延殘喘了五十年。下場卻是抄家與鞭尸,萬歷真是全無心肝。
但也有英明者如漢昭帝。有人使離間計(jì),告發(fā)輔政大臣霍光謀反,十四歲的劉弗陵明察秋毫,不受蒙蔽。只可惜,過慧易折,昭帝二十一歲就去世了。
? 孤兒寡母
隆裕太后臨死望著七歲的溥儀,悲嘆:“孤兒寡母,千古傷心,睹宮宇之荒涼,不知魂歸何所。”這固然是末世之哀。可是,歷史上多多少少,處于王朝上升期的孤兒寡母被人篡位,奪了江山去。如果北周武帝宇文邕與周世宗柴榮能長命點(diǎn),就沒有楊堅(jiān)與趙匡胤,這兩位篡位者,后來金甌一統(tǒng)的份了。
若遇見輔臣或權(quán)臣,為著自己兒子的江山撲心撲肝,又有哪位年輕太后不會感動(dòng)?張居正與李太后,多爾袞與孝莊太后,說不清道不明的曖昧關(guān)系,并不難理解。然而,由于這層關(guān)系,種下日后遭清算的因子,或許也是有。
?? 愛上自己的影子
同治帝十七歲,慈安慈禧兩宮太后為其選后。慈安相中皇后阿魯特氏,蒙古狀元崇綺之女,端莊賢淑,且有才女之譽(yù),能一目十行閱書;慈禧挑中慧妃富察氏,員外郎鳳秀之女,年齡雖小,卻嫵媚多情,伶俐可愛。兩人各說各有理,僵持不下,讓兒子來投票。結(jié)果,同治站到嫡母慈安一邊,可把生母慈禧氣得半死。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愛上的往往是自己的影子。包括后來光緒的珍妃,慈禧最初也喜歡,因?yàn)橄衲贻p時(shí)的自己。這樣就不難理解,賈母將俏晴雯放在寶玉房里;王夫人卻說,襲人笨笨的倒好。
?? 哪壺不開提哪壺
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名義上并尊,實(shí)際大有區(qū)別,相當(dāng)于平常人家的嫡母與庶母之分。慈安是咸豐帝的皇后,那是正妻;慈禧自貴人提拔為妃,左不過小妾。低人一頭即是慈禧的心病。
慈安素來待人厚道,但百密終有一疏。有一次,兩人聊起李鴻章的家事,說李嫌棄老母大腳丟臉。正說笑間,慈安忽道,估計(jì)是妾出身吧,正室總要挑雙小腳。那邊慈禧立刻一臉不悅,慈安自知失言,連忙轉(zhuǎn)話題。
慈禧不喜歡同治皇后阿魯特氏,常常苛責(zé)刁難。一日甚至要?jiǎng)邮郑屎鬆幍溃夷俗源笄彘T入宮的皇后,你不可以打我!皇后之意謂己身份高貴,不受凌辱;慈禧聽來,卻分明取笑她順貞門入宮的卑微。于是,慈禧怒不可遏,罵:婢子,你信不信,我廢了你!
?? 幸與不幸
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為光緒帝選后妃。最后入圍的五位佳麗,分別是慈禧的親侄女葉赫那拉氏,禮部侍郎長敘和江西巡撫德馨各自的一雙女兒。慈禧的如意算盤是:侄女皇后,兩對姊妹花嬪妃,人人入選,個(gè)個(gè)有份。所以,事先準(zhǔn)備了一柄如意,兩對荷包。
雖已內(nèi)定,但過場還得走。慈禧發(fā)揚(yáng)“民主”,讓光緒自己遞如意,愛誰給誰。哪知倔脾氣的他居然繞過表姐,走向德馨家的,千鈞一發(fā)間,慈禧果斷叫停。為絕后患,搶侄女風(fēng)頭,德馨的倆女兒最終被擋在了宮門外。殺到終點(diǎn),卻名落孫山,當(dāng)時(shí)看來她們還真不幸;可后來,瞧瞧守活寡的隆裕和瑾妃,更遑論芳魂墜井的珍妃。落選,這難道不是大幸?
?? 鐵帽子王
清朝共有十二位鐵帽子王,爵位世襲罔替。普通的親王,傳給子降為郡王,孫貝勒,代代遞減。他們則不必,世世代代為王,此即“鐵”的真意。前八位是清初封的,皆有赫赫戰(zhàn)功: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jì)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莊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后四位中怡親王允祥,因堅(jiān)決支持雍正奪嫡;至于恭親王奕?、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則出于慈禧的喜好與籠絡(luò)。
鐵帽子雖鐵,若胡作非為,也可削爵或賜死,讓旁系承繼。比如死后被削爵的多爾袞;辛酉政變后被賜死的端華與載垣,若非鐵帽子,這二人早與肅順一塊兒去了菜市口。
居末的慶親王奕劻,其貪污斂財(cái)之能事,與和珅有得一拼。慈禧不是不知,一為平衡各方勢力,二這奕劻沒少給她送錢,所以睜一眼閉一眼。
?? 予與奪
1861年咸豐皇帝駕崩,臨終為兒子載淳選定,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八大臣。同年,慈安慈禧聯(lián)手小叔子恭親王奕?,發(fā)動(dòng)辛酉政變,扳倒八大臣。從此,兩宮垂簾,奕?輔政。為籠絡(luò)奕?,慈禧任命他為議政王,后賜其食親王雙俸,爵位世襲罔替;奕?的長女,則被接入宮中撫養(yǎng),晉封為固倫榮壽公主。恭親王一門可謂榮耀無比。然而,亦是慈禧,怕奕?功高震主,兩次將其一擼到底。予與奪,只在一念之間。
?? 李蓮英走鋼絲
慈禧身邊的紅人,大總管李蓮英絕對是太監(jiān)中的成功人士。但是,慈禧對他并非始終恩寵不衰。戊戌政變后,宮里的情形是忠于慈禧,就要背棄光緒。然而,目測慈禧活不過光緒,為將來計(jì),李蓮英走起了鋼絲。庚子西逃、辛丑回鑾,這一路上,李對光緒照顧有加。光緒曾感嘆,若無李俺答,朕活不到今日!可是,李蓮英兩邊討好,慈禧豈能不知?慢慢地,她心里的天平就傾向崔玉貴。所以,殺珍妃如此隱秘之事,便派給了崔。
?? 是奴隸,也是老師
1923年夏天,紫禁城建福宮的一把大火后,溥儀痛下驅(qū)逐太監(jiān)的決心。一日之內(nèi)近千名太監(jiān)被逐,可憐這班身殘,又無一技之長之人,為宮廷效力一生,竟落得如此下場。部分太監(jiān)出了宮門,直接就投水。
當(dāng)時(shí)各大媒體盛贊溥儀“終結(jié)太監(jiān)制度的英明之舉”,他本人也洋洋得意。然而,末代太監(jiān)的眼淚與心酸,誰知?溥儀晚年深悔當(dāng)年的決絕,盜寶滅跡的太監(jiān)畢竟少數(shù),而連累的卻是一大片無辜者。
1959年,溥儀出獄回到北京,去看望住在廟里的太監(jiān)。他們一眼就認(rèn)出溥儀,依然一口一聲“萬歲爺”。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深情回憶:“他們陪我玩,哄我睡覺,喂我吃飯;他們領(lǐng)我的賞,也挨我的打;別人可能有時(shí)會離開我,但他們卻日夜陪著我;他們是我的奴隸,也是我的老師。”
作者:筠心,喜歡讀舊書的70后,從竹影江南到郁金香之國,美篇簽約作者。
【同系列文章】
朕就是這樣漢子|三言兩語話前朝慈禧,她也是女人|三言兩語話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