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從皮硝李到佛見喜
? ? ? ? ? ? ? ? 大總管李蓮英
文|筠心
?? 李蓮英的綽號
無論過去還是現在,提到太監,總有人面帶不屑。事實上,絕大多數的太監是饑民,但凡有一條活路,沒人愿意將孩子送上絕路,斷子絕孫之“絕”。風調雨順時不說,即便道咸年間,太監常常招不滿額。李蓮英是河間府人,咸豐末年進宮。他家在北京西直門外有間皮作坊,這是個賤行——辣眼刺鼻的芒硝味,混合著動物皮毛的血腥味,白天黑夜臭氣熏天,吃苦受罪,卻溫飽難繼。所以,李蓮英的綽號“皮硝李”指他的出身。
按季度負責向宮里輸送太監的有兩家:畢五與小刀劉,他們挑選孩子的標準是漂亮、伶俐。李蓮英是由小刀劉選送的,但他長得實在難看,胡椒眼、大鼻子、厚嘴唇、長下巴。因此,估計八歲的李蓮英是以壓倒性的“伶俐”,入了小刀劉的法眼。“佛見喜”是一種貢梨,皮發黑,模樣丑陋,吃起來卻甜脆爽口,慈禧一嘗,連聲說好。慈禧,老佛爺也,梨因此得名。后來,大伙兒覺著李蓮英很像此梨,于是“佛見喜”又成了李蓮英的綽號,指他深得慈禧之心。
?? 李蓮英與慈禧
慈禧與慈安,某種程度上有點像《紅樓夢》里的鳳姐與李紈,一個厲害,一個敦厚。但要論調理、規弄手下人,兩位好好先生就要遜色些。因為主子越挑剔,底下人越能成才。李蓮英就是慈禧拿著撣把子打罵教訓,由小太監步步高升,成為做事滴水不漏的大總管。李蓮英妥帖到啥份上?慈禧有一個主意,他便有十個辦法準備著,去迎合。盡管近六十歲,他依舊披星戴月,起早貪黑,匆匆忙忙卻有條不紊。
五十年太監生涯,李蓮英始終上緊發條,一刻都不曾松懈。他常告誡手下:“你們當差都要謹慎本分,別看老佛爺待我這大天恩,我拿她當老虎看。”顯然,李蓮英深諳與虎相處之道。
?? 李蓮英與光緒
李蓮英的難得在于雙贏,既得慈禧的恩寵,又獲光緒的恩待。尤其戊戌政變后,慈禧光緒母子幾乎處于“有你沒我”的境地。對于慈禧的心腹太監李蓮英,光緒怎可能不戒備!那么,李蓮英是如何辦到的呢?四個字——以心換心。庚子逃難途中,他見光緒打寒戰,急忙脫下自己的衣服:“不嫌奴才臟,請穿上。”光緒反問:“諳達你呢?”李蓮英道:“奴才凍死一萬個有何可惜!”一路上,他對光緒盡心服侍。所以,光緒回鑾后,經常念叨:“若無李諳達,朕活不到今日!”
光緒每日凌晨三點起床,洗漱用過早點后,去慈禧那兒請安,接著一塊兒上朝。有時在院子里遇見李蓮英,李必噓寒問暖,光緒則和顏悅色,說些家常閑話。光緒賓天前夕,李蓮英暗地通知隆裕前去瀛臺探視,帝后相見,涕淚交流。光緒交代隆裕兩道密旨:一殺袁世凱,二恩待李蓮英。都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善于揣摩圣心的和珅、大學士張廷玉、開國功臣鰲拜……他們辦不到的事,李蓮英做到了!
?? 李蓮英與隆裕
慈禧賓天后,李蓮英率領太監、宮女穿孝服,住在寧壽宮西廊下。隆裕每日祭奠后,必到李蓮英住處,開口便是:“李諳達幫我。”李蓮英感激涕零:“奴才老矣!奴才老矣!”守孝滿百日后,他向隆裕提出告退。并將歷年慈禧所賞的珍寶,積攢有七大捧盒,悉數獻上。他說,這是皇家的東西,不該流入民間,奴才我小心保存幾十年,只為今日物歸原主。你說,隆裕能不感動!
就這樣,李蓮英靜悄悄地離開了服務五十二年的皇宮,從此不再露面。三年后去世,隆裕按大臣的規格,賞恤銀兩千兩,并欽賜豪華墓穴。知進止的李蓮英,得以善始善終。
?? 李蓮英與恭親王
李蓮英之前,慈禧寵幸的宦官是安德海。此人因驕恣取禍,被山東巡撫丁寶楨以擅自出宮的罪名就地正法。但據說這事的幕后授意者是恭親王奕?。或許有安德海的前車之鑒,李蓮英即使紅得發紫,腦子都不發熱,永遠冷靜地處理事情。
清宮制度規定,太監官秩最高四品。但慈禧授予李蓮英二品頂戴,這顯然是違制的,頗受輿論非議。李蓮英十分惶恐,他跑到恭王府,請求奕?說服慈禧收回成命:“賞二品頂戴過制了,奴才萬死不敢受命!”反倒是奕?安慰他:“好在太監之位有職無權,討太后喜歡而已,總管就不要推辭了。”同一個恭親王,前后態度不一,何也?生于謙遜,死于驕矜。
?? 李蓮英與醇親王
說起來,李蓮英與醇親王奕譞性格相似,一樣恭謹低調,一樣信奉“天恩愈大,性命愈險”。光緒十四年,這一主一奴被慈禧派去視察北洋海軍。奕譞為避皇帝生父擅權之嫌,每見官員,必令李蓮英隨同;而把二品頂戴擱在家,特意換成四品頂戴的李蓮英,則深知“太監不許干政”的祖制。
白天,他在奕譞面前站班,手執長桿煙筒,大皮煙荷包,低眉斂目,規規矩矩侍候抽煙;晚上,他預備好熱水,服侍奕譞洗腳,說:“難得有機會,請賞臉讓我盡點孝心。”把奕譞感動得連連拱手。他拒絕住為副使準備的豪華艙舍,堅持住在奕譞的套間里,不與任何官員接觸。那些想趁機結交、逢迎大總管的人,皆大失所望。一趟差事下來,李蓮英名譽倍增,奕譞、李鴻章無不點贊。
?? 李蓮英與鐵牌
清宮鑄鐵牌戒太監:“以后有犯法干政,竊權納賄、屬托內外衙門、交結滿漢官員、越分擅奏外事、上言官吏賢否者,凌遲處死。”那么,李蓮英是否遵守不違呢?他曾親口對徒弟說:“難道當官的大把撈錢,狼叼來的肉不許狗分點骨頭嗎?”但他又說:“一個內務府,穩穩當當的十萬銀,足夠我花的,用不著交外官,交外官是有危險的。”看來,李蓮英有內外之分。
庚子后,一些巧宦諸如袁世凱、楊士驤等給慈禧進貢時,順帶孝敬李大總管。李蓮英總是估摸著禮品的價值,次日打八折回施,免得送禮者多心。甲辰年(1904年),時任直隸總督的袁世凱差人進京,拜見李蓮英妹夫,內務府郎中白壽山,說打算保奏其為保定所練旗軍之幫辦大臣。哪知白竭力推辭,那人只得求李蓮英,希望他勸說妹夫同意。李蓮英只有兩句:“壽山不敢遵命,乃我教之也。萬勿再啰嗦。”這便是李蓮英的底線。
?? 李蓮英與手下
李蓮英總結自己的太監生涯:對上以敬,對下以寬。他確實做到了。平時對著有職位的太監,說公事時,他也會一臉正色,端個架子;交代完了,說句玩笑話,輕松一下氣氛。初進宮的太監見到大總管怯生生的,他必叫到跟前,睜大近視眼瞧一瞧,笑著鼓勵:“傻小子,好好當差!”即便太監犯了錯,他都是恩威并用,暗中維護。所以,太監們都服他,也愿意親近他。
李蓮英的生日比慈禧萬壽節晚一周,非常好記,可是到了那天,他總是借機請假隱蔽起來。除去最貼身的幾個徒弟,他不受外人朝拜。四十整壽時,他巡閱海軍回來,炙手可熱,照樣一桌菜,悄悄地打發了生日。這種低調的作風,教人如何不佩服!
?? 李蓮英與家人
據李蓮英自己回憶,在凈身養傷的日子里,母親曹氏含著淚教給他許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比如自己吃飽了,也要想著別人;但行好事,蒼天不負好心人;不修今世,修來世等等。所以,進宮后,他不敢走錯一步。太監都是奔著財而來,否則誰挨刀子!然而,能置上驢牛頃田的,百不得一;若像李蓮英那樣,沾著皇家的天恩,喝著內務府的油水,富且穩當的,萬里無一。
早在戊戌前,李蓮英已妥善地處理好財產。田產按兄弟五股均分,大約三百七十多頃地;錢財按七股分,兩個妹妹同樣有份,風聞每人十七萬兩,還不算珠寶首飾。犧牲我一個,造福全家人,李蓮英絕對是家族功臣。不過,他也反復叮囑侄子們:財大禍也大,時刻需警惕。
結語:一直以來李蓮英都被視為慈禧的標配,大名鼎鼎,里巷皆知。只不過,這“名”多與丑聞有關。一些稗官野史將李蓮英描得很黑,很荒唐,很不堪。但與他一起共事過的太監、宮女卻有另一番評價。他們說,李蓮英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堪稱太監的典范;而其謹慎低調,居高不危的作風,簡直不亞于唐朝大將郭子儀。李蓮英無疑是歷史人物,如何不偏不倚將其準確定位,那是歷史學家的職責。而我想,就其為人處世的點點滴滴,善始善終的平穩一生,他約等于成功人士。
(圖片來自故宮出版社《太監談往錄》)
作者:筠心,喜歡讀舊書的70后,從竹影江南到郁金香之國,美篇簽約作者。
【上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