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想到"貧窮"這個詞,我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缺錢;每當想到日理萬機的人,我們會聯想到沒時間;每當想到孤苦無依的人,我們又會不自覺地聯想到沒朋友。在我們的生活中,都會遇到或有見到過各種各樣的"稀缺"。
這本書是由塞德希爾?穆萊納森和埃爾德?沙菲爾共同編撰,前者是著名經濟學家,也是哈佛大學行為經濟學領域重要領頭人,后者為普林斯頓大學著名心理學家。
《思考,快與慢》作者稱此書將科學的嚴謹和人文的獨到巧妙融為一體,更是其最推崇的行為經濟學新作。
今天我主要從以下3方面和大家分享:你是否真的缺時間/金錢;應該如何正確理解稀缺;以及我們能如何從“稀缺”走向“富裕”
1.你真的缺時間/金錢嗎?
貧窮之人會一直窮困潦倒,忙碌之人會永遠日理萬機,孤獨之人會終日形單影只,而節食之人也總是以失敗而告終。這些常見的現象背后都有一個共同的原因——稀缺。
但這些都是表面現象。因為即便是給窮人一筆錢,給拖延癥患者一些時間,他們也無法變得富足和高效。
事實上,稀缺的表面是某種資源的匱乏,而究其本質,稀缺不僅僅是實質上的約束,更是一種心態。你缺的也并不是時間或資源,而是帶寬稀缺。
這里的帶寬可以理解為兩方面:認知能力和執行控制力。好比在窮人家的孩子眼中,硬幣"看上去"很大,這是因為在并不富裕的環境下,貧困兒童對硬幣的實際接觸少,加上內心的渴望,錯誤的認知強化了硬幣原有的大小。且在貧困環境下成長的兒童,相比之下,會更容易對對金錢相關事物產生沖動,并難以自控。
這些都是稀缺的心態帶給他們的"實際感受"。稀缺對注意力的俘獲,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所見和所見的速度,而且也會影響我們都周遭世界的認識。
2.如何正確看待稀缺
在深入了解稀缺前,先讓我們來看看「稀缺」的準確定義:稀缺,即“擁有”少于“需要”的感覺。因而日理萬機的人會覺得時間太少,而要做的事情有太多; 貧困的人會感到手頭拮據,并還有永遠還不完的賬單。
和大多數事物一樣,「稀缺」具有兩面性,短期來看,它會俘獲我們的注意力,帶來一定的“專注紅利”,這能夠讓我們在應對迫切需求時候,做得更好。
你的注意力在哪兒,生產力就在哪兒。當稀缺俘獲大腦時,人們的注意力會集中在如何以最有效的方式去利用自身資源上。無論是有關工作還是娛樂,只要資源有限,我們都會盡量將其利用得淋漓盡致。這也就是為什么截止日期前工作效率最高,期末考試前自學能力最強,會議時間過半后進程大幅升躍等系列有趣現象背后的原因了。
但從長遠的角度來看,我們的損失將會更大:我們會忽視其他需要關注的事項,在生活的其他方面變得不那么有成效。這是稀缺帶來的"管窺"效應。
如同攝影一般,當我們將目標準確裝入框內,而框入一些東西就意味著其他景物會被排除在外。當我們專注于某一事物時,其實也意味著我們會忽略其他的事物,也稱"隧道視野"。或許日理萬機的你為趕一個項目進度而缺席了親人的重要節日,或許疲于奔波的你為早日達到終點卻一次次錯過了沿途獨一無二的風景……
稀缺會改變我們看待事物的眼光,讓我們做出不同選擇。這種現象會讓我們變得更有成效,但同時,也會讓我們為此付出代價,這種"專心致志"會讓我們忽略原本很重要的其他事物。
3.如何利用「稀缺」走向「富足」
生活好似一個行李箱。我們每個人都有一個時間行李箱,需要在里面裝上工作,休閑和家人共度的時光;我們還會有一個金錢行李箱,里面會裝上住房,服飾和所有支出。當然,有些人還會有熱量行李箱,要在里面裝上所有食物。
稀缺會給我們一個不同的結果,裝出一個內容不一樣的行李箱。用大行李箱收拾行李時,人們總是十分隨意;而用小行李箱收拾行李時,人們會變得思索再三,小心翼翼。稀缺會改變我們花每一分錢,度過每一分鐘的方式,理解我們裝箱方式的不同,是解決稀缺走向富足的關鍵。
1)重視“余閑”的力量
稀缺的本質是沒有余閑。我們所有人都必須面對有限的時間,金錢,精力等資源,行李箱不管有多大,總會有限制。但小行李更容易讓我們感受到稀缺的存在,更易讓我們陷入權衡的深淵。
大行李箱不僅給予了我們更多的空間,還消除了稀缺的感受。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擁有余閑,我們會擁有更充裕的感受。不妨試試提前30分鐘做好準備,或現在開始為一年后提前準備好應急資金。余閑,可以將你從權衡的苦差事中解脫出來。
2)節約利用帶寬
利用帶寬,是指分配我們有限的信息處理能力。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我們需要一位專業的「助理」來簡化并清晰呈現出日常行動決策。
就我個人而言,推薦印象筆記,石墨以及幕布3個生活/工作軟件。把每天需要做的事情清晰整理并安排于計劃中,同時日常不斷積累別處學到的內容,提高認知能力,增強自我控制力。
3)合理規劃,資源切片
應對稀缺,要在富足和帶寬富裕的時候開始行動,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留有應對突發事件的余閑。番茄工作法就是一個很好的規劃方法。它提倡把時間切片,比如15分鐘為一段,每15分鐘的工作或學習后,獎勵自己5分鐘的休息時間,然后接著投入下一次15分鐘的戰斗。資源和金錢規劃也可如此。
最后總結一下今天的分享。在稀缺的影響下,人們會形成了“管窺”之見,只能看到“管子”之中的事物,雖然這有可能為我們帶來短期“專注紅利”,但是從長遠來看,這種“專心致志”反而會讓我們產生“權衡式思維”,進一步加劇稀缺。要想從權衡的沼澤中解脫出來,我們需要重視起余閑的作用,節約利用帶寬,并提前做好規劃,留有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希望通過本書的分享,你們會對稀缺有不一樣的認識和感受。
我是傲嬌喵,在這個不確定的時代,堅持的傲嬌剛剛好。希望我有這個小幸運,把所讀,所想,所感都與你分享。再會,祝你早中午都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