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吟
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簁簁!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看過電視劇《甄嬛傳》的同學們,對“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這句詩想必是印象深刻,因這句詩引出了女主“嬛嬛”第一次遭受排擠的情節。
相傳,此詩為漢代蜀地巨商卓王孫的女兒、大文士司馬相如的妻子、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的卓文君所著。關于這首詩的出現,背后有一個很狗血的故事哦,有興趣的朋友,接著往下看。
卓文君(前175—前121),原名文后,西漢臨邛(今四川邛崍)人,原籍邯鄲冶鐵家卓氏。漢代才女,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卓文君為四川臨卭巨商卓王孫之女,姿色嬌美,精通音律,善彈琴,有文名。卓文君與漢代著名文人司馬相如的一段愛情佳話至今被人津津樂道。有現代話來說,就是一個標準的“女神”。
相傳卓文君十七歲便守寡。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多情而又大膽的表白,讓她一聽傾心,一見鐘情。他們的愛情遭到了卓父的強烈阻撓。作者憑著自己對愛情的憧憬和對幸福的追求,毅然逃出了卓府,與深愛之人私奔。可是司馬相如卻讓作者失望了。當他在事業上略顯鋒芒之后,久居京城,產生了納妾之意。于是作者作《白頭吟》,表達她對對此事的看法并與司馬相如作出訣別。
司馬相如何許人?四川成都人,漢賦的代表作家,得漢武帝賞識,任郎官。被班固、劉勰稱為“辭宗”、后人追認為“賦圣”,魯迅評價他"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而且是個大帥哥(漢代較有名氣的文人都頗具“姿色”,不像現在,帥哥大部分是銀樣蠟桿槍)。更多的介紹,相信大家都了解。
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千古流傳,也不用多介紹。只說《白頭呤》背后的故事。
文人自古風流,司馬相如這樣的大文人也難免犯病。在得武帝賞識發跡后,久居京城陪伴圣駕,夫妻兩地分居,慚慚對還在成都賣酒的卓文君冷淡起來,起了花花心腸,準備另娶。
于是就給卓文君寫了一封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這信當然不是教文君數學便于記賬了。同樣具備文采的文君一下子就看懂了,少了一個“億”,也就是沒有“憶”了,相如哥的意思,是我想不起你是誰了。所以說,有文化太可怕。
?文君很傷心,立即回信一封:
《怨郎詩》
一別之后,二地相思。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曲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萬般無奈把君怨。
萬語千言道不盡,百無聊賴十倚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秉燭燒香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榴似火紅,偏遭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急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為男。
不知讀者朋友看了這首《怨郎詩》是何感想,反正小編眼前立刻浮現出一個獨對秋風落葉,眼含清淚,欲流未流的幽怨美人形象來。
?后來,卓文君作了此詩以示傳給司馬相如,以作訣別,用今天的大白話說就是:“你有二心了,想換個牌來胡,好,我成全你,放手讓你去飛,我也要去找一個能白頭到老的人”,同時附書:“春華競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聲代故!錦水有鴛,漢宮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意思是,今日一別后,山高水長,自己保重,后會無期,不要再來找我了。
卓文君是個聰明的女人,得知丈夫想出軌,她沒有像懦弱女人那樣逆來順受,也沒有被傷害喪失理智成潑婦,而是以退為進,最終挽回丈夫的愛情。當然,小編覺得,文君雖是女子,但也是個文人,文人的清高加之“離經叛道”的性格,文君未必是想以退為進,同時,作為一位負有盛名的美女,又有家族財富為依托,文君是有這個資本敢于與司馬相如真的斷決。
當代著名文人王立群評價司馬相如:“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故事其實是一個騙局,男主人公的目的就是騙色和劫財。”,引起一眾網友的不滿,親愛的朋友們,你們如何看待呢這個故事呢?歡迎留言,期待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