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綠綺問情,知君情意。當壚賣酒,榮辱與共。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
《怨郎詩》《訣別書》《白頭吟》。只因絕情“一二三四五六七百九百千萬”書無意!
愛情除了堅守,更需勇于爭??!
卓文君,古代四大才女,巴蜀四大才女,為愛出走的女詩人。
01
一部熱播的電視連續劇《風中奇緣》,吸引了不少觀眾眼球,除了感動于劇情外,更多人記住了劇中不時應景而起的歌曲:“皚如山間雪,皎若云中月。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蹀躞御溝止,溝水東西流。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須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每到傷情傷心處,這樣的音樂便會徐徐地反復地響起來,情緒憂傷,氣氛蕭瑟,難免讓人產生悲切、低沉的共鳴。此詩名曰《白頭吟》,乃西漢著名女詩人卓文君寫給丈夫司馬相如的詩作。
凄美、幽遠、婉轉、纏綿、堅定,詩中有太多的心緒在傾吐,在表達,在告訴——即使君有兩意,可我此心不改,對你矢志不渝。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故事,已然成為歷史上最經典的情愛范本之一,代代傳頌,人人共勉。
這是一樁怎樣的漢代愛情故事,讓人們記住了卓文君和司馬相如,以及他們非凡的才情和出色的成就?
西漢有一個著名的典故叫“長門買賦”,歷代詩人文人多有詩詞寫意此事。李白道:“聞道阿嬌失恩寵,千金買賦要君王。”“但愿君恩顧妾深,豈惜黃金買詞賦?!痹脝栐唬骸伴L門誰買相如賦,祖道虛傳王鬼文?!崩钌屉[說:“相如解作長門賦,卻用文君取酒金。”辛棄疾說:“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薄伴L門買賦”何以受到眾多詩人的關注和吟詠,其實,故事本身很簡單,就是陳皇后“阿嬌”以百金之豐邀請司馬相如為其作賦,所作賦感人肺腑,最終打動了漢武帝,阿嬌重獲帝王的親幸。
僅憑一首賦,改變帝王心,司馬相如辦到了。當然,這首賦并不是司馬相如的成名作品,讓他得到帝王賞識的乃是《子虛賦》和《上林賦》兩篇。
司馬相如是巴郡安漢(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人,少年時喜歡讀書練劍,二十多歲時以訾(錢財)為郎,做了漢景帝的武騎常侍。相如好辭賦,志向亦于此。但景帝不好,而梁孝王劉武門下有鄒陽、枚乘、莊忌等諸多辭賦大家,為此理想,司馬相如稱病離職,前往梁地謀求學問。
也就在梁地期間,他寫下了著名的《子虛賦》,受到熱捧。不過,相如時運不佳,不久梁王去世,門客皆散,無奈之下的司馬相如只得打道回府,在成都定居下來。后又因生活拮據,他不得不投靠在臨邛任縣令的摯友王吉,只因當年王吉說過:“長卿,你長期離鄉在外,求官任職,不太順心時,可以來我這里看看?!?/p>
轉山轉水轉到一起,轉到了相遇緣分,這就是佛說的姻緣天注定吧。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由此拉開了序幕。
臨邛雖不大,卻藏龍臥虎,這里有一戶卓姓人家,據說不但是當地的首富,在巴郡內也是數一數二的富商了。據聞卓家僅家仆就有800人供差使。卓家原籍邯鄲,冶鐵世家,以冶鐵致富,秦始皇滅趙統一之際,強迫趙國富商遷移到川陜等地,于是卓氏被迫遷至四川臨邛。
后經幾代人努力,傳到如今的當家人卓王孫時,羽翼更加豐滿。
02
這卓家注重凝聚財富,也重視子女培養。其中一女名曰卓文君,據說才情并茂,在當地有相當的知名度,只不過婚姻很不幸,新婚不久丈夫便病逝,于是返回卓家生活。直到這一年,她在宴會上聆聽到了一曲《鳳求凰》后,其人生軌跡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鳳兮鳳兮歸故鄉,遨游四海求其凰。
時未遇兮無所將,何悟今兮升斯堂!
有艷淑女在閨房,室邇人遐毒我腸。
何緣交頸為鴛鴦,胡頡頏兮共翱翔!
凰兮凰兮從我棲,得托孳尾永為妃。
交情通意心和諧,中夜相從知者誰?
雙翼俱起翻高飛,無感我思使余悲。
綠綺琴音,知己欲尋。卓文君躲在屏風后面,傾聽著潺潺流水般的跌宕音階,心中怦然而動。那些席間頻頻舉杯的人啊,有誰注意到了這娓娓訴說的音樂,領略到了其中深意,惟有輕輕撫琴的溫潤男子,屏風后用心解意的含羞女子各自相知吧。
綠綺琴地錚錚彈撥,不再是梁王府時無聊的歌舞作秀,此刻,它作為知音媒介,系著兩顆火熱的心,從此彈奏出一場愛恨纏綿的愛情故事。
來到臨邛的司馬相如聽說卓府有女,聰明美麗,詩文了得。當閨閣中的卓文君聽說有才俊來府,英挺俊朗,才學高超。
他們不約而同地有心在走向彼此。一個頜首撥弄琴弦,一個低眉傾聽天籟,渴望中的相見變成了現實,兩人內心不覺而動。司馬相如望著屏風后的嬌小身影,縱情地狂舞著指尖,他想將心事全部告訴她,那位正脈脈含情看向他的女子。
趁著大家酣暢淋漓喝酒之際,司馬相如找準時機,將一張小紙條悄悄地遞給了來到他身邊的丫鬟手上,他知道這位婢女是屏風后女子的貼身侍女,只有她能將自己的萬般情意帶給屏風后的女子,他能感覺她是在目不轉睛地看著他的。紙條就這么一來一往,在神不知鬼不覺中,兩人情感飛速升溫,最后竟然約定一起私奔。
其實,卓文君雖是守寡,但是由于卓家雄厚的財力,一般人也是娶不到她的,即使是司馬相如這樣的才俊,也未必能行。
因為相如太窮了,門不當戶不對。因此,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知道,他們正常結合的可能性極小,于是,文君孤注一擲,冒著被輿論譴責的風險,被家族唾棄的傷害,被社會不容的壓力,在一個漆黑的深夜里,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與司馬相如私奔,勇敢地踏上了追尋自己的美好生活之路。
說起“私奔”的鼻祖,卓文君當仁不讓了。私奔是不受家人祝福的,也不受社會認可的,因此,“私奔”的結果往往是不盡人意的,大多以曲終人散結束和收梢。那么,卓文君和司馬相如是不是這樣的結果呢?
如果故事都千篇一律,那么他們的故事也不會流傳到今天吧。
03
有人說卓文君冰雪聰明,懂得如何化解困境。眼前就出現困難了,卓文君該如何辦?
私奔容易,生存很難??!司馬相如攜手嬌妻回到成都后,看見的是家徒四壁的極其潦倒。對此,卓文君并沒有感慨萬千,而是放下小姐架子,與夫君一道打理生活,本來極富才情的兩人,在清貧中歌詠作賦,倒活得逍遙自在。不過,聰慧的卓文君知道這不是長久之計,于是想了一個計策,勸說丈夫與自己一同回到了臨邛,并準備在卓家不遠的地方開一間酒肆。
賣掉首飾,酒館興起了。文君挽起裙裾,相如穿上酒保衣裳,他們一起當壚賣酒。一時間,門前人流如織,熱鬧非凡,大家競相來看卓家小姐開店子了。
這樣的舉動,無疑是丟卓家人的臉面啊。卓王孫本想沉住氣不理不會,但越來越多人的指指點點,親戚朋友的熱心勸說讓他開始讓步。最終,他放棄本想教訓司馬相如的打算,反而給小夫妻倆送去了銀兩,帶去了百名仆人,叫他們好好地生活。此后,司馬相如和卓文君回到成都,兩人彈琴賦詩,游山戲水,過上了安穩繾綣的生活。
他們本可以這樣詩意地棲息,在清逸高遠的隱居生活中,然后幸福地慢慢老去。其實,男兒心中始終對建功立業充滿渴望,只要有機遇,他們都會迎頭而上,追求理想和實現抱負,不管是困境中還是美好里,這種想法皆蠢蠢欲動,不曾改變,司馬相如何嘗不是這樣的。
漢武帝即位時,竇太后把持朝政,矛盾愈演愈烈,最終,羽翼未豐的漢武帝選擇了退避隱忍,以求養精蓄銳,更是以逸待勞。為此,他經常去山中狩獵,同時,漢武帝還不忘加強學習。
一次,漢武帝讀到《子虛賦》,被賦中大氣磅礴的氣勢和清絕瑰麗的文辭所吸引,拍案叫好中連嘆道:“寫這篇賦的人,真是個才子,可惜我沒有和這個人生活在同一個時代??!”這句感嘆恰好被身邊服侍的狗監(替漢武帝管理獵狗的人)楊德意聽見了,他諂笑說:“陛下,寫這篇賦的人小臣知道,他是小臣的同鄉司馬相如,現在成都閑居中?!?/p>
漢武帝聽后,立馬差人將司馬相如請到京城。不久,相如以漢武帝狩獵為題材,寫下了著名的《上林賦》,呈與漢武帝御覽,帝大喜,當即封司馬相如為郎官(帝王的侍從官)。再后來,司馬相如被漢武帝指定為專使,招撫夜郎等國,在他艱辛執著的奔走聯絡下,最后這些小國都歸順了漢朝,此后,相如更受漢武帝器重。
當司馬相如回到家鄉時,不但受到當地官員的迎來送往,老丈人卓王孫更是將其奉為“乘龍快婿”,卓家風光無限。卓文君從此有了盼頭,她想丈夫這次該接她到京城了吧。
可是,事情卻并未按照文君想象的那樣發展。司馬相如回京時,依舊將妻子留在了家鄉,只身前往繁花似錦的京城。其實他此刻心中早有了打算——納妾!
在巴郡苦等丈夫來接的卓文君,某天終于等到了仆人來報,說相如的手下到了門前。文君好生歡喜,趕快喚其進屋。來人將一封信件交與文君,文君展開一看,信中書道:“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唯少了“億”字,缺“憶”豈不是無“意”!文君念著這13個字,悲上心頭,哀怨不已,這就是自己千等萬等心心想念的夫君嗎?為何如此無情!
04
面對來人要求“即刻回信”地催促,文君提筆揮書道:
一別之后,二地相懸。只說三四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字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念,千系念,萬般無奈把郎怨。
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九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秉燭燒香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紅,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
這首《怨郎詩》將司馬相如來信的13字鑲嵌于其中,字字含情,句句有淚,文君將心中的守候與堅持,無奈與幽怨表達得淋漓盡致。她又怕夫君無法真實地了解其想法,又附上了《白頭吟》,最終將《訣別詩》置于信后,詩道:
春華競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聲代故。錦水有鴛,漢宮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毋念妾。井水湯湯,與君長決!
縱然萬般情,卻遇負心人,作罷也好!卓文君做好了最壞的打算。
其實,司馬相如這些年在京城的放蕩形骸卓文君哪能不知呢!她不怨,不恨,總想著丈夫能有朝一日想起自己,他們終會團圓??墒牵@一切都是空等待了。
就在卓文君失望之極時,司馬相如收到了妻子的書信,文君的才華和深情觸動了相如的心弦,他感懷萬千,憶起了當初文君不顧一切地拋卻榮華富貴與他走天涯的決絕。相濡以沫幾十年,能走到今天實屬不易,相如從此絕了納妾的念想,與文君一起度過了生命最后的時光。十年后,司馬相如因消渴之癥去世,第二年文君追隨丈夫而去。
“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庇卸嗳嗽浤匾髡b著這愛情的誓言,如此溫暖,美好。
-END-
大家好,我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曉英,支持原創原創,轉載請聯系我的助理慕新陽。喜歡我的文字,就送個“喜歡”給我吧!
發現更多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