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頭吟
西漢·樂府
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xiè)蹀(dié)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凄凄復凄凄,嫁取不須啼。
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簁簁(shāi)!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詞語注釋:
(1)皚:白皎:白。
(2)兩意:就是二心(和下文“一心”相對),指情變。決:別。
(3)斗:盛酒的器具。這兩句是說今天置酒作最后的聚會,明早溝邊分手。明旦:明日。
(4)躞(xiè)蹀(dié):走貌。御溝:流經御苑或環繞宮墻的溝。東西流,即東流。“東西”是偏義復詞。這里偏用東字的意義。以上二句是設想別后在溝邊獨行,過去的愛情生活將如溝水東流,一去不返。
(5)凄凄:悲傷狀。
(6)竹竿:指釣竿。裊裊:動搖貌。簁簁(shāi):形容魚尾像濡濕的羽毛。在中國歌謠里釣魚是男女求偶的象征隱語。這里用隱語表示男女相愛的幸福。
(7)意氣:這里指感情、恩義。錢刀:古時的錢有鑄成馬刀形的,叫做刀錢。所以錢又稱為錢刀。
譯文
愛情應該像山上的雪一般純潔,像云間月亮一樣光明。聽說你懷有二心,所以來與你決裂。今日猶如最后的聚會,明日便將分手溝頭。我緩緩的移動腳步沿溝走去,過去的生活宛如溝水東流,一去不返。當初我毅然離家隨君遠去,就不像一般女孩凄凄啼哭。滿以為嫁了一個情意專心的稱心郎,可以相愛到老永遠幸福了。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釣竿那樣輕細柔長,魚兒那樣活波可愛。男子應當以情意為重,失去了真誠的愛情是任何錢財珍寶都無法補償的。
【鑒賞】
原詩中的“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這兩句是卓文君自喻其人格純潔如白玉。皚:白色,通常用來形容雪的潔白。皎:皎潔,通常用以形容月光,潔白光明的意思,但也不專指月光,如《詩經?小雅》有“皎如白駒”之句。“聞君有兩意”:兩意,指兩條心。說的是司馬相如另有所愛——欲納茂陵女為妾。“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簁簁(shāi)”:詩人用竹竿尾的搖動和魚尾的搖動來形容意志、愛情不堅定。錢刀:古時使用的銅錢形狀似刀,故叫做錢刀。這里指愛情不是金錢能買到的。
漢朝卓文君和司馬相如的戀愛故事是很動人的。據說,司馬相如窮困時在臨邛富豪卓王孫家作客,在飲宴中偶然見到卓王孫新守寡的女兒文君很美貌,于是彈琴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挑逗文君。文君果為所動,當夜與相如私奔成都。相如是個貧苦文人,生計無著,過了一陣只好同文君回到臨邛開個小酒店。卓文君當壚賣酒,卓王孫大為惱怒,不忍愛女拋頭露面為人取笑,只好分一部分財產給她。司馬相如后來到京城向皇帝獻賦,為漢武帝賞識,給他官做。司馬相如在京城想娶茂陵女為妾,卓文君聽到此消息,寫了這首白頭吟表示恩情斷絕之意。
創作背景
據《西京雜記》卷三記載卓文君作《白頭吟》。相傳卓文君十七歲便守寡。司馬相如一曲《鳳求凰》多情而又大膽的表白,讓她一聽傾心,一見鐘情。他們的愛情遭到了作者父親的強烈阻撓。作者憑著自己對愛情的憧憬和對幸福的追求,毅然逃出了卓府,與深愛之人私奔。可是司馬相如卻讓作者失望了。當他在事業上略顯鋒芒之后,久居京城,產生了納妾之意。于是作者作《白頭吟》,表達她對愛情的執著和向往,以及一個女子獨特的堅定和堅韌。但是白頭吟的作者及創作背景仍有爭議。
《白頭吟》多認為是西漢才女卓文君所作的詩,但具體的作者以及創作年代后世仍有爭議。其中“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為千古名句。這是一首漢樂府民歌,該詩通過女主人公的言行,塑造了一個個性爽朗,感情強烈的女性形象。同時表達了失去愛情的悲憤和對于真正純真愛情的渴望,以及肯定真摯專一的愛情態度,貶責喜新厭舊,半途相棄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