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昆德拉在《玩笑》中談到人類信息的遺忘,他說: “在這個充斥著古往今來無數信息的時代,誰也不會耐心去傾聽,飽含信息之物相互覆蓋,很難被覺察出來。在今天,被遺忘的東西已如汪洋大海,歷史只不過是從中理出的一條記憶的細線而已。
“但時光在遷移,幾千年后人無可拓展的記憶不能再包容更多,于是整整幾個世紀(的東西),幾千年都會湮沒,湮沒許多世紀的繪畫,湮沒許多世紀的音樂,還有許多世紀的偉大發明、戰爭和書籍,這是非常糟糕的事。因為人會因此而丟失掉自身的概念,自身的歷史,變得不可捉摸,無從窺其面貌,只剩下幾個意義空洞的簡約符號?!?/b>
是啊,面對浩瀚無垠的人類歷史,我們能夠載入史冊、匯入人類記憶的東西能有幾何?
由此,我想到了讀書。
那天,讀書群里的群主南菟分享了如何提高記憶的方法。對于學生,或許學一些這類技巧來應對大量的信息記憶和繁重的考試都會有一定的幫助,但是幫助有多大呢?而且,機械地去記憶,對我們的意義又有多大呢?
其實,我們無論怎樣努力地提高記憶能力,人類的腦容量仍然極其有限,總有到達飽和之時。而且,如果讀書只為記住書中信息的話,或許已經遠離了讀書的真諦。
總覺得,如果能夠讀快樂的書,快樂地讀書,不必去擔心能記住多少內容,只體會在讀書過程中得到的愉悅,享受其中的沉醉感覺,有心靈的感動,有會心一笑,這樣該多好?。⊥蝗幻靼琢?,為什么有趣的東西一旦變成教材立馬索然無味,因為把讀書的快樂奪走了,把人變成了記憶的機器,只一味追求機械地牢記多少知識點,而忽略了書籍給我們的精神享受和心靈上的滋潤。
這也是我非常不喜歡看到很多人傳授快速讀書方法的原因。這些人教你如何拆解書籍,如何提綱挈領地快速完成一本書的閱讀,完全忽略了徜徉其中、細細品味讀書之樂的快感。
記得米蘭·昆德拉在其小說《不朽》中提到的公路和道路的區別。他說:
“公路是將一點與另一點聯系起來的普通路線。公路本身沒有絲毫意義;惟有公路連接起來的兩點才有意義。公路勝利地剝奪了空間的價值,今日,空間不是別的,只是對人的運動的阻礙,只是時間的損失?!?/p>
換句話說,公路存在的目的就是為了縮短空間距離,讓我們在短時間內快速從A處到達B處,過程越短越好,不問過程是否享受,只求目的地能否高效到達。
“而道路,有別于公路。道路是人們在上面漫步的狹長土地。道路是對空間表示的敬意。每一段道路本身都具有一種含義,催促我們歇歇腳。”
因而,道路是充滿魅力的,可以蜿蜒曲折,可以天高水長,可以鮮花鋪路,可以驚險刺激,我們途徑此處,可以悠然地欣賞沿途無限的風光,或者干脆停下來歇歇腳,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哪怕走一點彎路,繞道而行,也無傷其他,因為終點不重要,重要的是眼前有風景,心里有陽光。
那么,讀書不正如此嗎?書籍不是一味地給我們提供知識和信息的載體,書籍還是陪伴,是朋友,甚至是知己。在悠悠歲月里,與如此的一位知己相遇相知,侃侃而談,在心靈上有碰撞和共鳴,讀到某處動人的文字,我們或者潸然淚下,或者會心一笑,或者拍案叫絕,或者黯然神傷,以此得到精神上的親密體驗和滿足,這種陪伴的感覺或許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