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很開心,完成了米蘭?昆德拉的第五部作品《玩笑》的兩遍精讀,用了大約一個月的時間。當然,都是工作之余,利用每天的碎片時間來進行的。
初讀用了大約10天時間,完成后非常糾結是否還需要進行第二遍的復讀,因為比起昆德拉的其他小說,這本書給我的初步印象是稍稍遜色一些。
但是,我讀書的風格是一步一個腳印,每本書慢慢讀,深深讀,不圖速度,不囫圇吞棗。而且,我所買來的這些紙質(zhì)書絕非一時沖動或圖其虛名,一定是自己非常喜愛且要認真復讀的。
最近(從2020年8月16號算起,之前的不計在內(nèi))連續(xù)完成兩遍精讀的昆德拉所著的幾本書依次為:
1.《生活在別處》(20年0816-1015)
2.《不朽》(1016-21年0221)
3.《無知》(0221-0318)
4.《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0319-0605)
5.《玩笑》(0608-今天0713)
這些書我讀得非常入迷且認真,可謂一字不漏地逐句完成,因為越讀越愛,才陸續(xù)一本本買來,然后一步步銜接著來進行的。所以,因為不想打斷自己的閱讀習慣,于是在初讀完成的當天晚上便開始了《玩笑》的第二遍閱讀。
大家都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昆德拉的書是不太好理解的。但是,這對我來說已經(jīng)不算什么大問題了,況且,昆德拉并不是因為其書晦澀難懂才屹立于世界文學之巔的。
事實也證明,他的作品自有非同尋常的迷人之處。果然,今天的我非常慶幸,因為我不僅完成了復讀,而且深深地被其吸引。不得不承認,這本處女作使得昆德拉獲得世界文壇的一席之地是不枉其名的,絕對有其沉甸甸的份量和資格的,實至名歸。
昆德拉的書精讀兩遍是不夠的,因為過一段時間,你再拿出來,仍然會感受到其魅力四射,欲罷不能。雖然他的書以小說冠名,但是吸引讀者的卻遠非故事情節(jié)。換句話說,故事情節(jié)已經(jīng)不重要了(這就如同我們讀《紅樓夢》已遠遠不是只想了解寶黛愛情一樣)。他只是借用故事情節(jié)來表達更加深層的內(nèi)涵,所以把他的書稱為哲理小說是完全不為過的。
但是他的書又絕非普通哲理書那樣:充滿泛泛的偉大思想、沒能藏好的“信息”和假設中很具有生命力的抽象概念,昆德拉小說完全不是說教和論證(弗朗索瓦?里卡爾)。
有人說,昆德拉的小說,晦澀難懂,讀一遍是完全不知所云,從而會讓讀者望而卻步。確實如此,其實,這也正是讓讀者入迷的地方。因為,你一旦陷入其中,你會看到妙不可言的無限風光和獲得愜意無比的精神享受,所以,昆德拉的書是一定要復讀的!
正如弗朗索瓦?里卡爾所說,讀他的書就是一次漫長的散步,看起來似乎沒有終結,只是由漫步的幸福引領著,并且在每一個道路的拐彎處都會有不同的視野呈現(xiàn)在眼前,令人狂喜。
我是一個長情的人,尤其在讀書方面,一旦遇上一個合我心意的作家,我會一直讀下去,昆德拉是我如此對待的第二位作家。想想后面還有好幾位令我心動的作家的精彩書籍在等待我,我心中就會涌動著異常的幸福和激動。
人生若能一直在汪洋書海里做一個不倒翁,該是多么愜意和幸福的事啊!
附:針對這本書的閱讀,我斷斷續(xù)續(xù)寫了幾篇隨感,今天建立了一個新的文集,收錄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