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對方問了一個你不會的問題,你通常是怎么回應的?
如果下屬反饋了一個你解決不了的問題,你會怎么做?
如果領導向你提出質疑時,你要怎么答復?
在我們正常的生活交流中,不可能只接受那些想回答的問題,也不可能只回應我們能處理的問題。任何問題,我們都可以給予積極的、善意的回應。
一個溝通高手,應該有這樣的自覺,可能有我們解決不了的問題,但沒有溝通不了的問題。
那么,我們如何能在不同的溝通場景中,都能給予積極的回應呢?學會“四個換”——換口徑、換場合、換時間和換角色,可以讓你擁有這個超能力。
第一招:換口徑
換口徑是指,對方問你的是A問題,但你偷換個概念,用B口徑來回應他。
例如:同事來找你幫忙,剛好你在忙,沒有時間。對方陰陽怪氣地說:“喲,您現在可真是個大忙人呢!”
這個時候你可以這么說:“唉,我就佩服您這樣的業務大拿,什么事到您手上都能很快解決?!?/p>
這樣回復能夠有效的削弱溝通過程中潛在的沖突關系。當你聽出對方不是非常善意的時候,可以用換口徑的方式來處理他的情緒。
最后要說明的是,換口徑的方式分寸拿捏不準,會容易被人看成是抖機靈,顯得不夠真誠,不利于后續的溝通,所以需要慎重使用。
第二招:換時間
換時間是指,另外找時間來解決對方的問題。
比如,領導突然叫住你說:“我想給你調個崗位,你覺得怎么樣?”這么突然,一點心理準備都沒有。那你是不是只能回答“行”或者“不行”?
這種時候就可以采取“換時間”的方式,化被動為主動。你可以這么回復:“領導,這么重要的事情,我得認真想想。您能不能給我點時間考慮一下,下周一我來跟您匯報,您看行嗎?”
其實,領導給你多長時間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化被動為主動。換個時間后,等你下次再去找領導,你就是溝通的發起者了。你可以帶著自己想好的目標、條件、計劃、要求等,來跟領導溝通。
在一些極端的情況下,還可以用“一分鐘暫停法”來換時間。
在爭論比較激烈,情緒不穩定的溝通場景中,繼續溝通很容易出現短兵相接、兵戎相見的情況。這個時候,你就可以叫個暫停:“實在不好意思。我能去個洗手間嗎?一分鐘就回來?!?/p>
短短的一分鐘,你們雙方的情緒都有可能得到平復。并且新一輪的溝通,肯定是由你主動來發起的。
很多時候,我們不見得當場就能聽懂對方的意圖,往往需要再琢磨一下,找人商量一下,才能把事情搞透。在這個意義上,換時間,就是為自己爭取機會,主動制造一個時間窗口。
第三招:換場合
換場合是指,將談話的場合“降級”或者“升級”。
領導在會上宣布要完成一個緊急項目,需要大家加班。但是你因為要籌備婚禮無法加班,此時你面露難色,被領導發現。問你有什么難處,你會怎么說?
你如果在會議上直接跟領導說出的你難處,領導很難同意你的說法。在公開的場合領導正在給團隊打氣,立馬就有人出來給他潑冷水,同意你的話,他很難再去要求其他人。
所以你可以這么說:“小事,不耽誤大家,我會后跟您說?!边@么一說,相當于把這件事情降級了。散會在再找到領導說明原因,這時候領導多半會理解你。還能體現出來領導對下屬的關懷。
如果你希望升級一件事情,你就要把場合做擴大化的處理。
比如,領導在走廊里把你攔住,問周三發布項目的過程順利嗎?假如你希望借此協調多個部門的配合,你就可以這么說:“領導,發布過程不太順利,發現了幾個比較重要的點需要進行過程改善。剛好您有時間,我把張經理、王經理一起叫上,給您做個匯報,您看行嗎?”
多叫兩個人,等于把這個場合擴大了,這個問題的重要程度也就升級了。
第四招:換角色
換角色是指,自己可以以“主持人”的角色,將問題“扔回去”或者“傳出去”。
例如,領導問了你一個你不好回答的問題,你可以把問題扔回去:“領導,這個機會太難得了。您問的這個問題我特別想跟您請教一下,您會怎么做?”
把問題“扔回去”還是“傳出去”有個前提,我們至少要對以下兩個問題有足夠清晰的認知:第一,溝通成員的風格到底怎么樣,你心里要有答案;第二,溝通成員能不能接住問題,你需要有基本判斷。
當你成為主持人時,最好把問題拋給那些更專業的人。
尾聲
到這里“四個換”就全部介紹完啦,方法知道了,真正學會還是需要多加實踐的。
如果掌握了這幾種換法,對方無論說什么,大概率都能回應。快來和我一起練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