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有不知道如何溝通的情況,有時候會覺得無論自己說什么都不合適。這種情況下怎么回應呢?
不管任何時候,都要懷著善意去積極應對就對了。今天跟脫不花老師的溝通訓練營學了四招。分別是換口徑、換時間、換地點、換角色。
換口徑
有時別人的話明顯話里有話,帶著不友好的意味兒,這時就可以變換口徑。
比如,你的同事來請你幫忙,你剛好在忙,沒時間幫他,他就說:哎呀,你現在真是個大忙人啊。這時你要是給他懟回去那肯定影響了你倆之間的關系。如果你說,“我最佩服的就是像您這種業務高手了,工作效率那么高,什么事兒到您手上都能很快解決”,這就是把懟同事,不愿意幫忙的口徑變成了贊美同事的口徑了。
這種方法好用,到要注意分寸,一旦過了就顯得很不真誠,破壞溝通氛圍。
再比如,外交場合上。經常有那種笑里藏刀綿里藏針的情況,特別是涉及到國家機密的時候,可以使用這種變換口徑的方式。
這方面最有名的溝通高手應該要算周恩來總理了。
曾經有位西方記者問他:“請問,中國人民銀行有多少資金儲備?”
周總理回答說,“中國人民銀行的貨幣資金嘛,有18元8角8分。”
我們知道,當時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人民幣,有10種面額,分別是10元、5元、2元、1元、5角、2角、1角、5分、2分、1分。這些面額加起來,就是18元8角8分。
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變換口徑的例子,周恩來總理巧妙的把a問題通過偷換概念巧妙的轉變為了B問題。化危機于無形,彰顯了幽默友好的領袖風范。
換時間
剛才同事找您幫忙的例子,就可以通過換時間的方式來給予積極的回應,讓對方覺得你不是在推脫,不是在有意的回避。比如你可以這么說,我現在手頭正有點事兒,要忙過半個小時,等我忙完我就過去找你,你看怎么樣?這時候一定要給出確切的時間,要不然就會變成推脫回避,如果說“我現在正忙,回頭我再去找您吧?”這樣就會給人一種不想幫忙的感覺。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遇到非常棘手的問題,你當時并沒有考慮好,這時候。就可以和對方約定另外一個時間,等你考慮好了再仔細的回復對方。
比如有一個男同事突然向你表白,說他喜歡你,他問你可不可以做他的女朋友?這個時候你一時間并沒有考慮清楚,如果當場拒絕也很不給他面子,如果當場答應也顯得非常的草率,這時就可以說,“謝謝你的喜歡,這個事兒對我來說非常的重要,我一時間也無法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請給我三天的時間考慮好嗎?三天過后我一定給你一個明確的答復。”通過換時間的方式可以給自己爭取到更多思考的時間,避免被打得措手不及,這就是變被動為主動的一種方式。
還有些極端的場合,比方說對方的言辭非常的激烈,這個時候你可以說可以叫個暫停,你可以說“不好意思,我有個緊急的電話要打給我一分鐘的時間馬上回來。”或者說“不好意思,我要去下洗手間,一分鐘之后回來。”不要小看了,這一分鐘的時間,就是給你們雙方都有一個情緒緩和的機會,要知道如果你一上來就去回應的話,你的情緒多多少少肯定都會受到對方的影響,對溝通是非常不利的。如果暫停一分鐘再回來,你就成了溝通的發起者,溝通的掌控權就掌握在你的手中,局勢就會完全不一樣。
換地點
我們知道相同的話,在不同的場合說效果是會完全不同的。比如正式場合就不適合談私人的事情,這時候如果有人問你私人的情況就可以告訴他等會私下和他聊。
換場合有不同的用法。如果你希望升級一件事的重要性,你就要把場合去做擴大化的處理。如果希望降低一件事的影響就去做降級處理。
換角色
有些問題我們不方便回答或者不愿意回答,或者沒有能力回答的情況,可以換個角色來回答。
先來看從回答者變成提問者的角色轉換。
領導突然問了你一個問題:“小張,你覺得你們這個季度的目標定得合理嗎?”
這個怎么回答呢?既然定了那就肯定是自認為合理的呀。那領導這么問是覺得合理還是不合理呢?這時候就可以把問題踢回去,可以這樣說:“領導,這機會太難得了。您既然問到這了,我特別想跟您請教,您看我們的指標怎么制定才能更合理,更能符合公司發展的大局呢?”通過把問題扔回去,這就完成了角色的轉換,從被提問者變成了提問者。
再來看從被提問者變成主持人的情況。
領導當著一群人的面問你,在這個項目中給你的團隊打幾分?這怎么回答啊,回答太高也不行太低也不行,不高不低領導也覺得你不老實。
這時候就可以把問題傳給那個情商高能更專業回答這個問題的人最好這個人,如果這個人比較愛表現的那就更好了,讓他來幫你回答。這不僅為自己避免了尷尬還給了對方一個能表現自我的機會。領導也會得到一個比較滿意的答案。
堅持真話不全說,假話絕不說的原則。以積極的心態滿懷善意去溝通。要知道如果沒有誠意沒有善意作為前提,任何的溝通技巧都是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