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自在的聆聽
你可曾安靜地坐著,既不專注于任何事物,也不費力地集中注意力,而是非常安詳地坐在那里?你會聽到遠處的喧鬧聲以及近在耳邊的聲音,這意味著你把所有的聲音都聽進去了,你的心不再是一條狹窄的管道。若是以這種方式輕松自在地聽,就會發現自己的心在不強求的情況下產生了驚人的轉變。這份轉變里自有美和深刻的洞識。
02放下心中的屏障,傾聽世界
你以何種方式在聽?是不是透過自己的企圖、欲望、恐懼、焦慮和各種的投射在聽?是不是只聽自己想聽的那些能夠帶來慰藉、滿足和減輕痛苦的東西?如果你是透過欲望的屏障在聽,那么很顯然你聽到的可能是自己的獨白和自己的欲求。
還有別的聆聽方式嗎?其實你不但能聽清楚別人在說什么,還可以聽見街上的噪音、鳥兒的啼聲、丈夫或妻子的說話聲、朋友的嗓音以及小嬰兒的哭聲。當不投射任何欲求,我們就能聽得出聲音里的意義。
因此我們能不能放下心中的屏障,真的去傾聽外在世界的聲音呢?
03超越語言
聆聽是一門不易達成的藝術,但其中確實隱藏著美與高度的理解。我們需要懷著生命的深度去聽,但我們聽的方式中總是有成見與某種既定的觀點。我們無法單純地聽,我們的思想、結論和偏見總是會造成阻隔。
若想真的聆聽,我們的心需要安靜,沒有任何欲求,只是放松地覺知著一切。
語言往往會造成困惑,它可能只是一種表面的溝通工具。若想進入超越語言的神交,你的聽覺就必須維持在被動的警醒狀態。
心中有愛或許就懂得聆聽了,不過真正能聆聽的人極為罕見的。
大部分的人可能在追求結果,達成目標;我們不斷地在征服和克服問題,因此聽的能力就不見了。或許只有真正的聆聽才能聽到話中的詩意。
04安靜地聽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真的聽過鳥叫。若想真的聽見某個聲音,你的心需要安靜 ——這種靜默并沒有任何神秘色彩。
譬如我想告訴你某件事,那么你的心或許就不能有各式各樣的想法,你需要安靜地聽我說話。當你看著一朵小花時,你不能替它定名,不能將它歸類,也不能說它屬于哪一個物種 ——如果一直忙著做這些事,就看不見這朵花了。
因此聆聽可能是最困難的事之一,不論你的對象是妻子、小孩、鄰居、公交車的司機,還是窗外的鳥兒,都要全心全意地聽。
只有在沒有任何念頭的情況下,你才能直接和對方的心相印,如此才能洞察對方的話是真是假。
05聆聽能帶來自由
如果你費力地去聽,那算不算是真正的聆聽?費力的本身不就是一種阻礙聽覺的內在擾動嗎?當你在聽某個令你喜悅的聲音時,會不會覺得費力?你的心如果充滿著譴責、辯解、比較等分心之事,就看不見真相,也無法如實見到錯誤了。聆聽本身便是一種完整的行動,這種行動能夠帶來解脫。
然而你是真的想要聽,還是只想去除內在的擾動?若是能一邊聆聽,一邊覺知內心的沖突與矛盾,而不形成特定的思想模式,那么內在的擾動或許能止息下來。
我們可能總是不斷地企圖做這個做那個,總想達到某種狀態,或執著于某種經驗而排斥另一種,所以我們的心才會充滿著妄念,它無法傾聽自己的掙扎和痛苦。簡單一點!不要想變成什么或是想抓住某個經驗。
06不費力地聽
你現在正在聽我說話,你并沒有費力地集中注意力,你只是聽而已;如果能聽見話中的真相,就會發現自己的心產生了奇妙的變化——這份轉變不是事先計劃好的,也不是你所期待的; 這種徹底的轉化和變革并不是由頭腦制造出來,而是由真相所主宰的。
請容許我建議你:對事物該本著這種方式去聽,不只是對我的話語,而是對其他人的話,對鳥兒,對火車的汽笛聲,對公交車經過時所發出的聲響,本著這種方式去聽。你會發現,越是能把一切聲音都聽進來,你的心就越安靜,而這種安靜的狀態是不會被噪音所破壞的。
只有當你在抗拒某個東西時,亦即在你和你不想聽的那個東西之間樹立起屏障時,心才會出現掙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