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新的遇見
原作:克里希那穆提
譯者:胡因夢
小結:
真正的傾聽,就是要安詳、放松而又警覺地,放空所有的成見、不投射任何欲求、無選擇地“把所有聲音都聽進去”,這樣才能去除屏障、聽見原來沒有聽見的聲音,并跟傾聽的對象產生聯結、洞察聲音和內容的真實性,內心也會變得安靜而不掙扎、不被噪音所破壞。
對于講者的話,內在的態度應該是既不臣服、也不抗拒,不是單一地聽從,而是同時將周圍的聲音以及自己內在的聲音都傾聽進去,才會出現清明的認知、生長強大的內在力量,變得活潑、靈動而有創造力!
一月一日 自在地聆聽
你可曾安靜地坐著,既不專注于任何事物,也不費力地集中注意力,而是非常安詳地坐在那里?這時你就會聽到各式各樣的聲響,對不對?你會聽到遠處的喧鬧聲以及近在耳邊的聲音,這意味著你把所有的聲音都聽進去了,你的心不再是一條狹窄的管道。若是以這種方式輕松自在地聽,就會發現自己的心在不強求的情況下產生了驚人的轉變。這份轉變里自有美和深刻的洞識。
一月二日 放下心中的障礙,傾聽萬籟
你以何種方式在聽?是不是透過自己的企圖、欲望、恐懼、焦慮和各種的投射在聽?是不是只聽自己想聽的那些能夠帶來慰藉、滿足和減輕痛苦的東西?如果你是透過欲望的屏障在聽,那么很顯然你聽到的只可能是自己的獨白和自己的欲求。還有別的聆聽方式嗎?其實你不但得聽清楚別人在說什么,還得聽見街上的噪音、鳥兒的啼聲、一波波的海浪聲、丈夫或妻子的說話聲、朋友的嗓音以及小嬰兒的哭聲。只有不投射任何欲求,才能聽得出聲音里的意義。因此你能不能放下心中的屏障,真的去傾聽萬籟?
一月三日 超越語言
聆聽是不易達成的一門藝術,但其中確實埋藏著美與高度的理解。我們應該懷著生命的深度去聽,但我們聽的方式之中總是有成見與某種既定的觀點。 我們無法單純地聽,我們的思想、結論和偏見總是會造成阻隔......若想真的聆聽,我們的心必須安靜,沒有任何欲求,只是放松地覺知著一切。處在這種警醒而被動的狀態里,才能聽到成見之外的東西。
語言往往會造成困惑,它只是一種表面的溝通工具。若想進入超越語言的神交,你的聽覺就必須維持在被動的警醒狀態。心中有愛或許就懂得聆聽了,不過真正能聆聽的人是極為罕見的。大部分的人都在追求結果,達成目標;我們不斷地在征服和克服問題,因此聽的能力已經不見了。只有真正的聆聽才能聽到話中的詩意。
一月四日 安靜地聽
我不知道你有沒有真的聽過鳥叫。若想真的聽見某個聲音,你的心必須安靜 ——這種靜默并沒有任何神秘色彩。譬如我想告訴你某件事,那么你的心就不能有各式各樣的想法,你必須安靜地聽我說話。當你看著一朵小花時,你不能替它定名,不能將它歸類,也不能說它屬于哪一個物種 ——如果一直忙著做這些事,就看不見這朵花了。因此聆聽是最困難的事之一,不論你的對象是社會主義者、共產主義者、國會議員、資本家、妻子、小孩、鄰居、公交車 的司機,還是窗外的鳥兒,都要全心全意地聽。只有在沒有任何念頭的情況下, 你才能直接和對方的心相印,如此才能洞察對方的話是真是假。
一月五日 聆聽能帶來自由
如果你費力地去聽,那算不算是真正的聆聽?費力的本身不就是一種阻礙聽覺的內在擾動嗎?當你在聽某個令你喜悅的聲音時,會不會覺得費力?你的心如果充滿著譴責、辯解、比較等分心之事,就看不見真相,也無法如實見到錯誤了。
聆聽本身便是一種完整的行動,這種行動能夠帶來解脫。然而你是真的想要聽,還是只想去除內在的擾動?若是能一邊聆聽,一邊覺知內心的沖突與矛盾,而不形成特定的思想模式,那么內在的擾動或許能止息下來。我們總是不 斷地企圖做這個做那個,總想達到某種狀態,或執著于某種經驗而排斥另一種, 所以我們的心才會充滿著妄念,它永遠無法傾聽自己的掙扎和痛苦。簡單一點! 不要想變成什么或是想抓住某個經驗。
一月六日 不費力地聽
你現在正在聽我說話,你并沒有費力地集中注意力,你只是聽而已;如果能聽見話中的真相,就會發現自己的心產生了奇妙的變化——這份轉變不是事先計劃好的,也不是你所期待的;這種徹底的轉化和變革并不是由頭腦制造出來,而是由真相所主宰的。請容許我建議你:對一切事物都該本著這種方式去聽,不只是對我的話語,而是對其他人的話,對鳥兒,對火車的汽笛聲,對公交車經過時所發出的聲響,都能本著這種方式去聽。你會發現,越是能把一切聲音都聽進來,你的心就越安靜,而這種安靜的狀態是不會被噪音所破壞的。 只有當你在抗拒某個東西時,亦即在你和你不想聽的那個東西之間樹立起屏障時,心才會出現掙扎。
一月七日 傾聽內在的聲音
發問者:當我在聽你演講時,我似乎了解了你話中的意思,但是一離開這 里,我又弄不清楚了。我實在很想把你的話運用在我的生活里。
克氏:你應該聽自己內在的聲音而不是講者的話。若是一味聽從講者的話語,他就會變成你的權威,進而左右你的理解 ——這是最恐怖的事,因為這么一來,你一定會建立起對權威的崇拜。因此你要做的事就是去傾聽自己的聲音。你現在看到的是講者描繪出的一幅圖像,而這幅圖像就是你的內在世界。 這點若是厘清了,就可以看著自己的心,然后對自己說:“現在我終于看見自己的真相了,但我并不想對它做什么。”這么一來,心中的煩惱就止息了。可是你如果說“我終于看見了自己的真相,我必須改變眼前的狀態”,那么你就 會按照自己的理解,設法去改變這個狀態。當講者在說話時,若是能靜靜地傾聽自己的內心,那么從這份傾聽之中就會出現清明的認知,你的心會因此而變得健全茁壯。它既不臣服,也不抗拒;它會變得活潑,變得全神貫注——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創造出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