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注釋】
1)工:工匠
2)善:完善
3)利:使…鋒利
4)居:居住
5)邦:國家
6)士:比大夫職位低一些的官員
【譯文】
子貢問怎樣才能修養仁德。孔子告訴他說:“工匠想要做好他們的工作就必須要先使他們的工具好用。住在一個國家里,就要尊敬大夫里面的那些賢者,和士里面的那些仁者成為朋友。”
【理解與思考】
“子貢問為仁。”就是說子貢問孔子怎么樣做才能做到仁呢?那么什么是“仁”呢?“仁”是儒學中最高道德原則,孔子說:“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儒家學派的根在《弟子規》我們在《弟子規》中來找一下什么是仁,“果仁者,人多畏,言不諱,色不媚。能親仁,無限好,德日進,過日少。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 這么看“仁”就是說的有德行的人,子貢想要做一個有德行的人,但是怎么才能做到仁德呢?孔子說了作為一個工匠,想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要先把自己所要使用的工具非常好用,就像我們常說的”磨刀不誤砍材工“是一樣的,那么如果你想要做一個有德行的人,就必須有自己得心應手的工具才可以,那么這個得心應手的工具是什么呢?那就是“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事其大夫之賢者”以子貢的身份而言到了哪一個國家都會接觸到一些當官的人,大夫的身份就會高于子貢,那么就要尊重大夫里面的賢德的人,因為他們都是很有經驗的,會給你很多的提示,就像我們平時尊重老人,在很多關鍵的時候他們就會為你指點一些迷津,因為他們有很多的經驗。“友其士之仁者”士基本和子貢身份就差不多了,和他們中的仁德的人交朋友,就是說要“親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這樣的工具應該就是成為“仁者”的“終南捷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