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是個小村,只有小學(xué)一二年級,三年級那年,我轉(zhuǎn)到鄰村讀書。農(nóng)村孩子大都上學(xué)晚,教室里滿眼望去,一排排都是半大孩子,個個野氣外露,讓人生畏。有個...
由于學(xué)上的淺,所以經(jīng)歷的老師不多。不過也有好處,很多很多年頭過去了,他們大部分人的樣子都還記得,不曾少忘。比如說鄭金枝。 鄭金枝是我初中時的老師...
讀古文至今,這是最讓我頭痛的一篇。 我曾在先前的一篇簡文里吐槽過對雞湯文橫行的不滿。如果說還有什么文體能讓我這般望而生畏避而遠之的話,大概就是說...
二零一二年三月,學(xué)者朱維錚病逝于上海,有好事者嘆曰:經(jīng)學(xué)至此亡矣。一九零五年,清光緒三十一年,朝廷下詔廢除科舉,時人曾有同樣的慨嘆。 朱教授是有...
韓子云學(xué)者必有師,又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師道之論可謂善矣。唯學(xué)者師何師,恨其言之未盡,請試論之。 《易》云: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
清代文人對前朝同行有這樣一句評價:“平日袖手談心性,有難一死報君王”。從語氣上就可以判斷,這個評價里褒貶所占比例,已無需再用功過的天平衡量。我想...
有明一代,靠寫文在當(dāng)時能鬧出動靜的,實在不能算少,宋濂遠稱不上最好,卻是明初名頭最大的那個。贈序不是宋濂最下功夫的文章,這篇贈序也遠沒有那篇寫給...
大家好,我是雞血石,這是我在簡書創(chuàng)作的第190天,今天首頁只有一篇我寫的文章,我要寫一個家的故事,我想分享我和家人的那些溫馨和感動,與此同時,希...
這是劉基入選的另一篇。他說自話,這一次,借的是卜者之口。 秦亡之后,東陵侯做不成了,紹平回家務(wù)農(nóng),在長安東郊種瓜。 雖然瓜也種得不錯,種出了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