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蒙特梭利日常活動、促進孩子生存能力的培養_吳曉輝

如何利用蒙特梭利日常活動、促進孩子生存能力的培養——吳曉輝


圖片發自簡書App

利用蒙特梭利日常生活活動來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

關于孩子生存能力的培養,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從孩子一出生直到孩子長大成人離開父母,這期間父母除了享受孩子在一起的美好時光以后,我們還帶間接的給孩子離開父母以后他們可以獨立生存,而且讓他們可以過上理想高品質的生活。至少他們是衣食無憂,那如果達到這個基本條件,孩子他還要有生存的生存能力。

1989年到美國的,把那個年代在美國的很多人的都是恢復高考以后的第一批第二批的學者們,他的年齡了也偏長,而通常經歷都比較豐富,有的人上過山下過鄉,吃過苦,流過汗,那就是正是這一批人他們真的是稱得上精英,他不但聰明,而且是能干會干,后來來到美國的這些學子們越來越輕。很多人那些少年班高或者是高考狀元,他們智商非常高,但是比較普遍的現象就是生存能力相對偏差。也就是說他們工作很努力,工作的成績也非常好,可是在生活的細節上、在時間的安排上,生活的調理上,自己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方面。感覺相對于他們的智商有些不足,也不完全是他們個人的問題,也不是個人的現象。跟我們的教育有關系。

我們這些做老師和家長對孩子講的話:你什么都不用管,把學習搞好比什么都強。孩子生活的目標只有一個,考出好成績,考出好的大學來。

現在的孩子真的很幸福,家里一般都是一個,最多兩個孩子,祖父母還有外祖父母,真是萬千寵愛集一身。孩子的需要都會得到了滿足,大多數的父母都包攬了一切。從喂飯,穿衣服,到整理房間等等。那我的父母他們認為說幫孩子做,既快又省事,他自己喂飯、洗澡、穿衣服比教他們是這個事情要容易得多。蒙特梭利說過前者你幫他們做這些奴仆的工作,后者你教他們做是老師的工作,所以我們父母常常都在做奴仆的工作。那把孩子的事情包攬在自己身上,不但沒有幫助,孩子還是在無意中觸犯了孩子,最基本的尊嚴,剝奪了孩子們基本公用,因為孩子他喜歡做事,他愿意做事,他做事的潛能沒有充分的發揮,沒有給孩子這樣的機會。你想想上天給孩子造的雙手和大腦,手就是做事的,大腦是用來思考的,孩子通過做事就學會這些,通過用腦思考,而學會思考。并且他的手和腦是連在一起的。手越用,腦越靈活。所以孩子日常生活活動啊,幫媽媽拿碗筷、掃地、洗碗、穿衣服、自己刷牙,這些事情看起來很平常很瑣碎,通過這樣的活動不斷加強他的手眼協調能力,還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專注力、秩序感,對孩子的發展非常有益處。

有的父母抱怨說孩子整天搗亂,無所事事。如果你的孩子也是這樣的話,那我首先要建議你,看看你家庭環境的布置,我們上兩次課提到過家庭環境預備,父母首先要做的。在我們的決定給孩子做這些事情,那些事情之前呢,我們還是來看看我們的環境預備,那個環境里邊有沒有適合孩子升量的家具和用具?以及適合孩子的這些活動?

0-6歲吸收性心智、敏感期他們需要動手,需要感官學習。兒童要發展他各面的潛能,就需要各種不同的刺激,需要要用感官。他動手,用手來觸摸來操作各種東西。并不是要家長花大錢去買昂貴的玩具,而是給孩子機會和環境,讓他們帶來真實的生活中參與到周遭所進行的活動,也日常生活的活動。那就是這個活動,這些主動的經驗是孩子們吸收性心智得到很充實的發展,不斷構建自己,從而達到更完美的境地。

日常生活活動包括

(在蒙特梭利教育當中包括哪些?)在蒙特梭利教室里,通常分成四種不同日常生活練習活動:

1.照顧自己(穿鞋、穿衣服(扣扣子)、刷牙、洗臉、洗手)

2.照顧環境(清潔、掃地、園藝等)擦桌子掃地插花布置環境。

3.社交關系發展(問好、道歉、優雅的動作等)禮儀教育

4.動作姿勢(平衡感、走線、寂靜游戲等)

孩子喜歡走花壇,馬路等等,這些很好的活動讓孩子他的平衡感,前庭這些方面都得到發展。所以在蒙特梭利的教育里面讓孩子做這些大肌肉的運動,讓孩子坐、站、行。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平衡能力就很強。

日常生活活動的重要性(目的)

1.讓孩子適應日常生活,孩子只有會做事情,他才能能夠更好的適應這樣生活。

2.發展協調和控制運動,無論是大肌肉運動還是小肌肉運動。這些器官都是越用越靈活,某個技能也是越操練他掌握的越好。

3.滿足孩子對秩序感的需要,每一個活動都有個開頭,有中間,有一個結尾,都有一個順序,所以他通過做事好加強孩子的秩序感的培養。

4.孩子做事的時候,允許孩子從頭做起。

5.滿足孩子運動的需要。

6.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和自理能力。

7.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8.發展孩子對環境,周圍的人,社會關系,身體運動等等尊重和藝術興趣。

手是開啟心靈的鑰匙,我們的手用大腦越靈活,如果沒有手,兒童的智力可以發展到某一段水準。但是有了手的活動,孩子的智力就會達到更高的層次,并且孩子的人格會變得更堅強。所以我們表面上孩子在做一些日常生活很平常的事,實際上對孩子的心智,對孩子的智商來自大腦的發展和發育,都有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照顧自己

孩子自己吃飯,孩子大概一歲多的時候,他就可以用三個手指了捏東西,別看這個小動作非常關鍵,這個動作是個孩子可以自己拿餅干,可以吃點心。一歲左右的孩子,就可以給他一些小麥圈,小餅干,讓他自己用手抓著吃。那到了一歲半左右的時候呢,孩子就可以自己吃飯了,雖然他還很不熟練的用勺子,那有的時候覺得到處都是,不過沒有關系,給孩子練習吃飯。那孩子用手抓,沒有關系,都是很好的動手,感官的活動。

那隨著孩子手眼協調能力的加強,手指靈活性加強。孩子用勺,以及三、四歲以后用勺子越來越熟練,孩子怎么用勺、筷子就會越來越熟練?通過用的,你可以教,可以展示。還得他自己來練習還是要他自己來。

兩歲以后孩子獨立意識加強,他什么都要自己來,自己吃飯、穿衣服、穿鞋、洗臉、洗手。

讓孩子他能夠獨立地自己穿鞋,很重要一點,開始的時候家長還要給孩子足夠的協助。那環境的預備,孩子兩歲多他還站不穩,那你這個時候那就給他預備一個椅子,孩子坐在椅子上,他穿鞋要脫鞋就很穩。然后你在這個鞋的底下貼兩個小腳印兒,我為什么貼小腳印?因為這個時候兩歲左右的孩子,他還不能分清左右腳,把鞋放在腳印上,這樣他就不會看錯左右腳,穿鞋也帶來趣味性,本身就是一個配對的工作,鞋和他的影子配對。

但有的家長跟我講了,他說還去嗎?然后可以把不喜歡也白搭一個合適的位置上,你讓他把學校都收起來,啊很生氣,怎么辦嗎?那我就給他出主意呀,我說那你就把這個討厭的家伙給它變成有趣的活動,那怎么做呢?好比說,我們回到家里的時候看鞋子啊,左一只,右一只都丟在你店地板上,我們做一個游戲吧,你是不是有些小朋友通常都比較喜歡打什么游戲?我們做鞋子游戲,你能不能幫忙找到最大的鞋子?能不能找到另一只最大的鞋子?他找到了,是爸爸的。然后能不能找到媽媽的鞋子?媽媽的鞋子,找到了。然后你的鞋子?找到了。你就可以從大到小排序了,最大的是爸爸的,然后是媽媽的,最小鞋子是寶寶的。教小孩子不但配對,感官活動,語言活動,數學活動。數學活動是在排序時候,數學活動,還有大小的概念,大小的概率是數學概念。然后讓我們再做更有趣的活動吧!我們拿筆和紙,用筆給它描一描,描好剪刀下來,鞋和腳印然后結合配對。

孩子的學習在生活當中還是最有利的,也是最有效果的。那你通過這樣的活動啊,你不但培養孩子獨立能力好,培養孩子手眼協調能力,甚至連感官,數學概念一同教給了孩子。當然每個方法不一定適合每個孩子,我們家長有這樣概念的話,可能我們在應對孩子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有更多的想法。也有家長說小小孩這種方法,8.9個月還不會說話,還不可能穿鞋那怎么辦呢?要不要預備這樣的環境了?也還是需要的。

如:我們從戶外回來,寶寶把鞋子脫下來,我們找找這是左腳的小腳印上,把鞋子在這里,右腳脫下來,放在腳架上。我們下次再出門的可時候很容易找。在跟孩子很多活動,很多語言的互動,告訴孩子你正在做什么。

自己去刷牙

照顧環境

澆花

給植物花草澆水,清潔植物葉子。

插花

蒙特梭利里有插花活動,如果你覺得鮮花費用太高,可以摘些野花,預備一些瓶罐讓孩子來,美化環境。

擦桌子

孩子非常喜歡擦桌子、掃地這些活動,只要我們大人給他機會給他自由,允許孩子來做。通常像這樣孩子擦洗桌椅,很多時候都是大人不讓。你看看通過這個活動,加強他的手眼協調能力,秩序感,還包括什么呢?還包括對他的讀寫,做預備。大家可能沒有想到,為什么呢?他擦桌子我們會給小孩子一個展示,通常都是從左到右的這樣的一個動作,然后從上到下,從左上角開始擦,打圈擦,可以橫著擦,但是都是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那這順序為他以后讀寫做準備。并且讓他做這些動作的時候,還有很多手腕的力量,為以后孩子握筆,還有一些做了一些活動,甚至孩子以后彈鋼琴做預備。

食物預備

分工具。是很好分類活動。他非常喜歡,樂意做,在做的過程中對他的智力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倒的工作,開始的時候是一對一,之后他一對一做的很熟練了。再一對二,啊開始的時候倒干物,然后倒液體,除了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專注力,秩序感,獨立能力以外,孩子他自己倒喝茶,自己喝的果汁做預備,接觸不同的工具,勺,叉子,筷子然后還有各種各樣的夾子。

給孩子切香蕉,拿著吃。還有榨果汁。

其他日常生活活動

廚房的鍋具,孩子可以敲敲打打。感官活動,不同的配對,語言活動。敲敲打打活動孩子又非常喜歡。

穿珠子

日常東西(吸管、意大利面、毛線、繩,鞋帶)穿珠子

積木、樂高、拼圖古老又經典的活動,孩子小積木塊可少,孩子大積木可多點。孩子的需要,孩子的能力預備。

讓孩子參與到你的生活當中

一定要孩子參與到一個生活當中,不要家長在做家務,然后孩子閑的無聊就搗亂。讓孩子參與到你的生活當中,你做飯的時候讓孩子也有時間做,給他一個面團,讓孩子做橡皮泥的工作。然后你要去買菜的時候帶著孩子一起去買菜。購物是一個非常好的一個系列的活動。在出門之前就給孩子做預備的活動,要買什么東西,用筆和紙記錄下來,讓孩子知道這些都是有計劃有安排。把你的想寫的寫下來,到商店的時候找東西那就不會錯,而且很快。到了商店以后能跟孩子一起去找看看那個單子上寫的。我們也要買黃瓜,帶孩子黃瓜。買的時候讓孩子參與,可不可以幫媽媽找兩根黃瓜,在里面有大的有小的,挑兩根大的黃瓜?買蘋果的時候,上次買紅色的,這次買黃色的吧!這邊有紅的綠色黃的,不然我們一樣拿一個,教顏色又教分類。買葡萄,幫媽媽拿一串葡萄?一串葡萄這又是量詞。這里面有很多知識,不知不覺都滲透在孩子的心里。

讓孩子拎物品,拿回來后讓孩子分類。讓孩子幫拿東西,拿(蔥、蒜)讓他參與其中,讓他覺得生活中充滿樂趣。讓他覺得做家務是很有趣的。或是幫爸爸擦車。做這些活動時候一定要輕松和愉快自然下進行。給孩子預備機會、環境,給孩子自由。

2017.11.21木晶兒(娜媽)筆記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