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笛安的緣分開始于高中,《東霓》是我看笛安的第一本書。
時至今日,我都無法忘記自己剛剛看完《東霓》那種震撼的感覺。那種震撼讓我說不出話來,不是那種類似美國大片的星際宇宙的震撼,而是笛安最擅長的一種——關于人性的震撼。
在笛安的小說里,你從來看不到一個完美的人,這就好像是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殺人案,但是找不到可以責備的對象。每個人都有嫌疑,每個人都有弱點,每個人都有不得不這么做的理由,甚至于如果把你自己置身于任何一個人的境遇里,你一定會和主人公做出一樣的選擇。
這就是悲劇的必然性和人性的復雜性。這兩者加起來,糅合到一部作品里,就會讓人產生一種鈍痛,一種對現實無可奈何的悲哀。
我們往往太習慣于英雄的人設了,瑪麗蘇的女主,真誠善良,人見人愛,杰克蘇的男主,溫柔專一。
這是人們的希望,但是終歸離現實太遠了。這樣理想化的意象,只能是一個烏托邦,是人們逃避現實的地方,就像《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看完了就是看完了,就算這樣的劇本給你看愛情最好的樣子,但它還真的不是愛情。
可是笛安書里的主角都是這樣的:
《西決》里的西決是一個高中的物理老師,年輕、正派,循規蹈矩。他給人感覺就是一片永遠不會波濤洶涌的大海,不會生氣,不會拒絕。笛安用他來展現一種溫暖的力量,無論是對來辦公室找他問題的學生們,還是自己疼愛的妹妹南音,他都表現出一種沉穩和踏實。就是這樣的一個發著光的人物,他內心卻是懦弱的,是卑微的。當他喜歡的陳嫣在懷了他的孩子,決定去醫院打掉依然要和他的小叔在一起,原本的妻子在回過家之后變成自己的嬸嬸,最崩潰不過的他也只是捏碎了一個杯子。在東霓罵他雜種,還把家里隱瞞多年的身世告訴他的時候,他也只是變得頹廢,離家出走。不管外界如何背叛他,如何傷害他,他只是在懲罰自己而已。
再說笛安故事里的女人。
笛安故事里最核心的,或者說笛安寫得最好的都是漂亮的壞女人。有的時候會覺得她們有些歇斯底里,有些不擇手段。對于這樣的人,往往會產生一種很矛盾的感覺。
一方面,你希望她們能過得好,畢竟人人都比較喜歡皆大歡喜的結局,另一方面,你又希望她們獲得懲罰,但當真正的懲罰降臨的時候,你又覺得不忍心。
東霓是這樣的女人,當她逼西決抽煙,和方靖暉無理取鬧,最后抖出前程往事,隨隨便便扔下了壓死西決的最后一根稻草的時候,我真的超級討厭她,可是當她遇到了愛她的冷杉,最后心里后悔想跟西決道歉,看著西決默默離家的背影的時候,你又真心希望她好。在《芙蓉如面柳如眉》里面的夏芳然也是這樣的。
可往往大風大浪過后,你的書讀完了,你就好像是經歷了一場夢境。這個時候,你又覺得她們沒有做錯什么,但卻接受了命運的戲弄。譬如東霓天天吵架要置對方于死地的父母,如果沒有這樣的父母,東霓的性格也不會這么極端和絕決(書里寫東霓爸爸把破碎的壺膽帶著燙的余溫塞進她媽媽嘴里),因為家庭和長相被人記恨,潑硫酸之后完全毀容的夏芳然(最后她被奉她為公主殿下,一直照顧她的陸羽平多次家暴,而且發現他陪在她身邊其實是對她的愧疚)。
還有另外一種人,就像《告別天堂》里的宋天陽,《南音》里面的南音,她們都是天真外表下的世故,是其實什么都不懂的懂得。她們是人生當中可能會叛逆的少女時代,很多事情缺乏考慮,但是心里都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她們沒什么壞心眼,在小說里代表著人性最自然的評價。她們所有的不好都顯得很輕盈,很多想法都不可理喻,但是無從怪罪。
而《南方有令秧》里面的令秧也一樣。
她很小就嫁到唐家,在十六歲的時候丈夫就死了,族人們逼迫她自殺守節,有人幫她逃脫,有人幫她圓謊。笛安自己說這本小說就是在講一個經紀人在包裝明星的故事,只不過這個明星不是真正的明星,而是一個節婦。令秧也美,但是美得天真,天真得有點無情。
令秧最開始其實是喜歡表哥的,所以她一直都很羨慕嫁給表哥的海棠姐??珊髞砀赣H把她嫁給唐家比她老很多歲的唐老爺(書里面令秧和唐老爺的大兒子差不多大)。她為了拿到貞潔牌坊變得有些扭曲,但是這個扭曲也不讓人討厭。她很小就是唐家的夫人,最后成為慢慢成為了一個標志和擺設,成為唐家可以不用服徭役的犧牲品。
比較諷刺地是她為了逃避自殺守節撒了謊,多活了一些年,在小說的最后還是自殺了。
令秧嫁到唐家的最開始是心死了,她對唐老爺是完全沒有感情的,但是她的命運無從選擇,我覺得甚至她是有一點期待死亡的,正如笛安在書里說:
“死亡就像是平仄和韻腳,把臟污的生修整成了一首詩?!?/p>
后來在元宵節的時候,唐老爺被自己的母親推下樓,傷及骨頭,無法動彈,大小便失禁,她照顧他,但是她對他依然是沒有什么愛可言的,以至于后來她想起他來的時候,只能想到難聞的氣味。
令秧不是沒有快樂過,她來唐家結識了第一個可以無話不談的好姐妹,最后她甚至為老爺唐簡納了這個姐妹為妾,成為日后的巧姨娘。她什么都愿意同她講。但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她從來都活得戰戰兢兢,快樂也變得奇怪,甚至讓她覺得悲哀。
“她也不明白,為何在她最快樂的時候,最喜歡這人間的時候,她心里會明鏡一般的發現,其實生無可戀,死亦何苦。”
后來她在想要得貞潔牌坊的過程中慢慢變得家里人都不可接近,變得冷漠無情。她因此斷臂,想要快一些受到朝廷的嘉獎。到后來,她把自己真正過成了孤家寡人。
“但是后來她發現,人們寧愿用這種小心翼翼的方式打發她,他們就在那個瞬間里同仇敵愾,把她一個人扔在對岸。”
這樣的令秧,既可恨,又可憐。
這就是笛安的厲害之處了。她寫每一個壞人,寫每一個不擇手段的人,但是都讓你同情她,因為你審視到了自己身上的弱點和局限。她幾乎會擊潰你為自己設定的正人君子的形象,讓你意識到自己平時可能意識不到的關于人類原罪的臟。就像我幾年前寫到的一句話一樣,看笛安的書就像是被她指責:“別假清高,你又不是什么好人?!钡瑫r安慰你:“沒關系,其實我們都是一樣的。”
這一點讓人變得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