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生活日復一日平淡又枯燥時,我們該如何面對它?
在一位影評人的影響下,我去看了電影《帕特森》。本以為這部電影會有波瀾壯闊的故事情節,或美麗動人,或雄偉悲壯,沒想到看下來這里竟然只有生活中的平淡與瑣碎。然而,就是這部平淡如水接近兩小時的電影,卻讓我覺得余味無窮,甚至總會在某些時刻或場景想到它。
因為在這里,我看到了自己,也看到了大部分人的影子。主人公按部就班生活的那種悵然所失,像極了你我曾經有過的模樣;他寫詩時的投入,也觸動著你我進入心流狀態時的那種幸福。
在這座叫帕特森的小城里,有一個跟小城同名的人帕特森,他是一名公交車司機,他喜歡寫詩。帕特森有一位美麗的妻子勞拉,與帕特森安靜甚至古板性格大不相同的是妻子勞拉性格活潑熱情,喜愛藝術,幾乎每天都會冒出新想法。
即便性格有著莫大的差距,但他們彼此相愛,彼此信任,相互支持,在很多細節處呈現詩一般的雋永。帕特森認為寫詩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自己詩的水平也很一般,從不主動將自己的詩給他人看,妻子勞拉是他唯一的一位讀者。對他所創作的詩,勞拉特別引以為傲,并經常督促他出版。
電影就在這散發著瑣碎和詩意兩重氣息的氛圍下,安靜舒緩地講述了發生在帕特森身上一周的事情。走過這一周,如同走過了一個世紀,不變的是生活的平淡與重復,還有帕特森心中濃郁的詩意與安靜。
《帕特森》很尋常,但也不尋常。尋常的是生活中平淡與重復,如同一個人普通至極的外表,絲毫都不光鮮亮麗;不尋常的是這尋常里不是只有眼前的枯燥,還有心中散不開的詩意,如同一個人有著有趣的靈魂。
平淡與重復是尋常,是生活的真相
論及《帕特森》這部影片的創作靈感,其導演賈木許稱創作靈感源自希臘神話里的西西弗斯。
神話故事中,西西弗斯是一位受罰的人,他受罰的方式是每天將一塊巨石推到山頂,然后這塊巨石再滾下山,第二天他又要繼續推巨石,周而復始,永無止境的重復。《帕特森》采用螺旋上升的故事結構,將神話故事中的推巨石概念延續,用一周的七個章節,最后時間軸回到周一,形成了一個環。
的確,影片按時間線有序展開,從帕特森跟妻子相擁著在某個周一早晨醒來開始,到下一個周一早晨他跟妻子相擁著醒來結束。
醒來之后,帕特森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看看自己的手表,一塊復古設計的卡西歐,親吻一下妻子勞拉,然后起床換上疊好放在床邊的工作服,簡單吃個早餐便提著午餐盒出門,踏上走過不知道多少遍的路去往公交車中心工作處,跟同事有的沒的聊兩句便開始一天的工作,駕駛他的23路公交車,駛過熟悉的街道與街角。
時間隨著手表上指針一圈一圈的滾動而流逝。
午休時間,他坐在帕特森瀑布下面的長椅上吃午餐,接著繼續駕駛他的23路公交車。
下班后,帕特森拎著午餐盒回家。走在早上走過的路,在家門口拐彎處,從郵箱內取出信件。然后跟妻子一起吃晚餐,吃完晚餐后,他一個人帶著家里的英國斗牛犬去散步,接著把它拴在酒吧外面,進去喝酒。在那里,帕特森一直只喝一罐啤酒,和酒保簡單聊聊天,差不多時候,就牽著斗牛犬回家,一天結束。
帕特森的一天充滿了習慣,似乎在恪守著什么。見到的人、交談的話題、走的路、吃的食物,幾乎都沒有差別。生活是如此司空見慣,沒有朋友來訪的喜悅,沒有好運光臨,也沒有意外發生。星期一結束了,還有星期二、星期三......即便到了星期六、星期天,也還是平淡簡單如水一般,如同星期一,沒什么變化。
這也是我們每一天的生活,每天進出地鐵的也總喜歡站在固定的站臺上,見差不多的人、說著相似的話、吃著類似的食物,幾乎都沒有差別。
另外,影片導演賈木許在片中還設定了許多重復相似的鏡頭,除了每天固定的起床時間、手表、同事對話、酒吧場景等等,還有經常出現的雙胞胎:公交車上的雙胞胎小姑娘、雙胞胎老年姐妹花,還有雙胞胎小姐妹路人等。目之所及,有太多的相似與重復,如同生活被復制被粘貼被自動搬運。
生活在不斷的重復中進行,也像極了馬爾克斯在《百年孤獨》中所寫的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命運的重復與幻滅。平淡與重復是生活中最大的尋常,也是生活最樸素的真相。只是有人接納甚至贊美這真相,有人無法直視和容忍這真相。我們要如何才能與它和平真誠相處?
幸運的是,帕特森給了我們他的答案。
詩意與愛讓生命發光
相比妻子無窮的創意與改變,帕特森會覺得自己的生活極度枯燥、無趣嗎?我想他不會覺得。
為什么?因為他的生活里有詩,還有愛。
因為這詩的存在,令他如水一般的生活和如水一般的電影都有了詩意的美。詩是帕特森精神支柱,是他恬靜活下去的意志,他每天讀詩,動筆寫詩。
每天吃早餐的時候,他都會用心觸摸跟前的小物件,火柴、杯子,把它們幻化成充滿詩意的精靈,走在上下班的路上,他腳步不緊也不急,一臉漠然的專注,一邊在心中醞釀新的詩句“我的雙腿跑下樓,跑出門,而我的上半身正在寫詩”。
每天在發車之前,他都會拿起自己的小本子,在上面寫下詩句。有時聽到乘客們的談話,帕特森也會偶爾露出淺淺的笑意,一種對平淡生活的撫慰。
每天中午,面對著帕特森瀑布,他依舊寫詩。
一次下班回家的路上碰到一個九歲的小姑娘,他坐下來聽她念自己寫的詩。有時候看到路邊的流浪漢,他掏出一些零錢給他。
還有洗衣店里的黑人說唱歌手,他跟著洗衣機滾筒的節奏,即興來了一段freestyle。帕特森在旁邊看得入神,覺得這股認真的傻勁真的很可愛,其實像極了他自己。
每天晚上妻子會變著法兒精心準備晚餐,每天早晨與妻子相擁著醒來,愛意彌漫。在酒吧里喝著同樣的啤酒,必要時還能出手平息了一場其他客人因婚戀問題制造的混亂。
每天晚上,他看書寫詩。只要詩意永在,就可以安然度過下一個日日夜夜。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有自己的小愛好,比如唱歌、畫畫、跑步、跳舞等,其實這些都是他們各自心中的詩,這些愛好與樂趣,讓生活變得飽滿溫柔,讓生命變得靈動,就像我曾經過說過的那樣“生命的漂亮在于擁有一份不動聲色餓堅持”。
生活縱然平淡無奇,但也會偶有漣漪。
周六晚上,帕特森和妻子看電影回家后,發現自己寫詩的小本子被斗牛犬撕咬的粉碎,這可是原本打算第二天拿去出版的,里面凝聚了帕特森對生活的熱愛和勇氣。看著滿地的碎紙片,帕特森感覺到一陣虛無,詩碎了一地,精神世界跟著碎了,沒有了重量與色彩。面對妻子的安慰,帕特森嘴上說沒事,但心里覺得生活像是對自己判了刑,渾然間不知所措。
周末,他來到帕特森瀑布下,坐在長椅上發呆,木然看著眼前。這時一個日本男人出現了,他是愛詩之人,非常喜歡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縮寫的長詩《帕特森》,也正是因此慕名而來。他努力與不太想說話的帕特森進行交談,對失落的帕特森說,“我呼吸著詩歌”隨后他們一起坐在那里看著瀑布。臨走時日本男人送給帕特森一個本子,并對他說:“有時空白的紙頁代表更多的可能性”。
看到這一幕,我感動哭了,就像撕碎的紙片被善意和關愛復原了。對于一個失去摯愛的人來說,來自陌生人最動情的寬慰與理解是多么的珍貴和溫柔。日本男人的那句:“有時空白的紙頁代表更多的可能性”,溫暖了帕特森幾近冰涼的心境,令他重燃對寫詩的熱情,呼吸詩歌的氣息,不放棄追尋生活中的詩意,讓平淡的生活依舊能夠由內而外發出細微但已足夠的光芒。
在日本男人走后,帕特森拿起筆,在這個嶄新空白的本子上再次開始寫詩。
生活是平淡與重復的,甚至是枯燥的,但詩意與愛可以讓生活變得流動、豐富而又輕盈,能夠讓我們在平凡的一生中,創造并擁有自己的不平凡。
【未經允許,此文不可轉載】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
【參考資料】
影片《帕特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