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這是我做過的最艱難的一套書。從收稿,到最后定稿,其間經歷的波折,幾日幾夜也說不完。
這是省社科聯資助出版的,共收錄36位社會科學家的傳略,第一冊有16位,第二、三冊分別是10位。每一位都是廣東省社科界的泰斗及精英,做出了比較卓越的貢獻。我跟進三本書的收稿,負責與作者聯系,并責編第一冊。原本這套書是社里分派給另一編輯的,但他與社科聯鬧得不愉快,被撤職,由我全權負責。
其實,這套書最難的是收稿,最開始只給半年時間,但收上來的稿件不足10篇,進展緩慢。領導催得急,社科聯與我聯系的汪老師便催促我與各位老師聯系,盡快交稿。其實,這種事哪是我催便能收上來的,但工作不得不做。
我沒辦法,開始給他們每一個人打電話。社科聯只有各大學校的聯系方式,而沒有社會科學家本人的,所以我先聯系學校,學校再讓我找相關的寫作人員。負責撰寫傳略的,要么是其本人,要么是其學生或助理。
找到相關人員后,依然是漫長的等待期。個別科學家根本不同意我們張羅寫傳略的事情,有的甚至說,只有死了才寫傳略,他還沒死呢。有的說,這不能要他或者他委托人來寫,學校必須找人寫,然后就不搭理我了。有的身體健康出了問題,家屬不管,所在學院也找不到人寫。
這些比較難解決的問題,我只能匯報給社領導和社科聯,因為已經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圍。社科聯則給學校施壓,而我們的上級機構又是學校,學校則給社長施壓。感覺皮球踢來踢去,仍舊踢到了咱們這里。
原本社長請了一個朋友林老師,類似主編的人物,來統籌這套書。最后一商量,凡是沒人寫的,不同意寫的,都由他來撰寫。他本是一名作家,無奈之下,就同意了。最后一算,有四篇。其實工作量也挺大,每個人的傳略至少3萬字,四篇就是12萬字。
其中兩篇,因作者不同意寫,所以資料有限。另有一篇,林老師自己搜集資料,寫得還不錯。因用了某個研究者的資料較多,我還特意找到這位作者,說給他稿費。他倒是非常開心,并說要是早知道要寫恩師的傳略,他一定自告奮勇,現在已寫,他也不要稿費,到時送他一本樣書即可。
還有一篇就比較折騰了。原本那篇已經寫好,但不符合我們的體例要求,我讓作者按照我們的格式改寫,他不同意。我匯報領導和學校后,則由林老師撰寫。林老師說,他需要去采訪。然后我又忙著找學校,問地址,約時間。一切就緒后,林老師說他會按時交稿。然而后來他的父親身體出了問題,他就把原先那個作者的稿件改了一點,交給了我。
這給我埋了一個巨大的雷。按照版權,這篇稿件的署名權和稿酬應該均屬于原作者,而我要用這篇文章,就得去征求原作者的同意。這一去不要緊,我被原作者罵了個狗血淋頭。一是說我當初拒絕他的稿件時,態度不好,像個“大姐大”,我不知道我怎么會跟這個詞扯上聯系;二是說我私自改他的稿件,不配做一名編輯。總之,這件事成了我職業生涯中的一個噩夢。
最后的解決方案,就是恢復原狀,抹殺林老師的痕跡,并一再道歉,把自己的尊嚴降到了塵埃里,才過關。
至于那些人稱不對的,字數不過關的,體例不對的,最后在尊重原作者和征得作者同意的夾縫中,做出了適當修改。總之,過五關斬六將,最后把所有的稿件搞定。當然,稿件良莠不齊,這另當別論,但至少齊全了。
稿件收完后,便進入三審三校階段。另有兩個責編,分別負責第二、三冊。領導催得急,我和第三冊的編輯也是急性子,很快把初審弄完,并去排版。還安排了復審、終審,申請了書號,然后做樣書給社科聯。
應該說社科聯是比較挑剔的,追求高品質,首先說是標題千篇一律,毫無個性,然后我給作者發信息,讓他們把標題擬得有個性一點,大部分作者比較配合,少部分多次催促依然無果,于是我成了作者,幫他們擬標題。
也是擬標題的時候,惹出了另一樁扯皮的事。我發給林老師,讓他把他寫的四篇文章擬寫標題,他發現自己的名字并沒有出現在重要位置。他要的位置是主編或副主編之類,而編委會成員均
是社科聯的工作人員,這讓他非常氣憤,并認為是我和另一策劃編輯的錯。我也是聽命行事,把他們的名單放了上去,其他的也做不了主。但我也確實有錯,就是他說的,我明明知道他做了那么多工作,卻沒有放在心上,沒有爭取他的位置。
后面我多番溝通,甚至讓社長去溝通,社科聯均不同意讓林老師位列副主編之列。為了這事,林老師把我甚至整個出版社都恨上了,包括社長。最后我們在版權頁以特約編輯的身份加上了他的名字,但他要的根本不是這個。
而擬完標題后,社科聯又說,封面太丑了。美編改了一稿后,還是不滿意,并說我們社沒人可用了。后面又改了一稿,才勉強同意。
這還沒完,因為無論是合同還是口頭,都沒有說過是彩印還是黑白,而那個策劃編輯默認是黑白,因為他做的預算是黑白的,社科聯給的資金也只夠做黑白的。但是社科聯不干,認為做就要做好,做精美,所以要求彩印。這樣,策劃編輯也不干了,要求他們加錢。加錢也是不可能的,于是這套書就停下來了。
這么僵持也不是辦法,我剛好在路上遇到社長,問他怎么處理。最后他召集相關人員開會,并撤了那個策劃編輯,要求按照彩印推進。所以,我們又進行了改版。改版后,我又做了樣書給社科聯,總想著,這下沒有問題了。但他們看了幾個月,最后重新寫了序,要求所有照片加上年份。本來我試圖說服他們,這個年份沒有也行,但他們態度強硬,我還是屈服了。
其中還有一個插曲,就是社長要我寫一篇后記,主要為了感謝相關人員,尤其是林老師,相當于給林老師一點補償,但寫完后,還是被社科聯否定。
最后,在各方努力下,第一、三冊終于定稿,并下廠。為何第二冊沒有定稿?因為有一篇文章一直沒有得到傳主的同意,社科聯也不敢給人家打電話,怕被無情地責罵。她本來想叫我解決,或者讓我找領導解決,畢竟他曾在我們的上級單位工作,可是我也無能為力,領導更加不愿出面。不過最后社科聯還是出面交涉,出于尊重傳主的意愿,撤掉了他的傳略。
前文說了,還有一個老人家也不同意,但為什么沒有問題,因為他去世了,其學生去找了師娘,師娘通情達理,說她沒有授權,只是我們也是為了完成任務,她也沒什么意見。
還有很多細枝末節我未曾細說,但這套書總算是面世了。我對這套書有感情,倒也不完全是因為付出了那么多努力,而是各位主人公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跟他們讀書時代的努力奮斗不無關系,可以說相當勵志,是當代學生及年輕學者的榜樣。它的出版,還是很有意義的,而且故事有趣,可讀性很強。希望讀者能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