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復制本篇文章內容到自己的簡書中,然后寫A1和A2便簽。
W1T5.jpg
I.拆書家引導
拆頁來自《如何高效學習》,原版書名是 《Learn More,Study Less》,可以理解成“學得少學的精妙”。富有“少即是多”的哲理。
WHAT:
拆頁講解的“費曼技巧”從某種程度來講,也是一種“少即是多”學習方法。
通過對關鍵知識點的“以教為學”的學習技巧,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那些沒有真正掌握的知識點,提高知識留存率。
WHY:
未經反思的生活,不值得活,同樣未經打磨推敲的知識點,其實并不算真正的掌握。通過反復的對知識點的推敲和理解,這個過程才是真正的學習。
HOW:
那么如運用“費曼技巧”來學習呢?可以梳理成“費曼四步學習法”,具體步驟如下:
選擇知識點。選擇一個知識點,寫下來。
講解知識點。設想如何把這個知識點講給別人聽。并將你解釋和講解的過程記錄下來。
是否清晰易懂。在“講解知識點”這個環節中,一旦發現“講解不清晰”“忘記遺漏內容”等情況,就要回過頭去,重新閱讀、重溫相關知識點。直到完全弄懂。
這個步驟是這個循環的步驟,直到自己滿意后,才可以進行到第四步。
直白的表述。此時需要簡化你的“講解”內容的晦澀、啰嗦。使用更直白的語言去重新講解,或者找到一個恰當的比喻、類比來描述,使自己和他人來理解知識點。
費曼技巧.jpg
舉個栗子
如何運用"費曼四步學習法"來學習RIA便簽讀書法呢。
第一步,在白紙上,寫下“RIA便簽讀書法”
第二步,假設要講給一個沒有接觸過拆書法的人,我開始記錄我的講述,拆書法是一個讀書方法,又叫RIA閱讀法,R是閱讀原文片段,I是使用自己的話復述原文,A分為A1和A2,A1是根據讀書片段關聯自己的經驗,A2 是根據原文片段的指導定義自己的應用計劃,根據RIA讀書法閱讀可以讓所學的我們,將知識內化吸收,并且可以付諸行動,真正達到個人能力的提升。
第三步,我要看下自己是否有卡殼,或寫的不流暢,或不滿意的地方。如果卡殼了,我要去找找幫主的書去看看,學習卡殼的地方。如果感覺沒有卡殼,還比較滿意,就繼續第四步。
第四步,要用簡單化或比喻的方式解釋拆書法。
簡單的講,拆書法就是關聯思想、關聯身體、最后達到能力提升的學習法。
WHEN:
很顯然,"費曼技巧"屬于微觀的學習方法,對于核心知識點可以達到非常高效的學習效果,使用與考試、碎片學習等偏向理論知識的學習。
A1:聯系過往經驗:
請你回憶最近一個月里,當自己在給他人分享講解"新知"時,卻發現自己沒有真正的弄懂的經歷。
A2:規劃未來應用:
思考一下未來一個月或者一周時間里,你會如何運用“費曼學習四步法”,向他人來講解在“21天訓練營”中學習到的知識點。
——————————————————————————————————————————————————————————————
A1:囫圇吞棗地接收,稀里糊涂地分享
一次,公司Z總在跟我們聊天的時候,提到一個概念——厭惡損失,他舉例說明了這個概念的意思,當時我沒聽懂,也沒好意思讓他重復講解。周一我剛好在《思考快與慢》一書中看到了這個概念,又去樊登讀書會聽了這本書,記住了在講這個概念時引用的案例。第二天,作為一個新概念,我把它分享給同事們。分享前,我沒有打腹稿,也沒有想過要怎么說,別人才能聽懂,按照我從書中看到的,聽書聽到的順序開始講,話剛一出口,就卡殼了,我發現我忘記案例了,也想不起以前看到過的別的知識點,同事們都沒聽懂,我只好說,推薦大家去看《思考快與慢》這本書,超級尷尬。
反思:我有一個習慣:遇到一個新的概念、知識點的時候,第一反應是與已有知識做聯結,如果聯結失敗,我會選擇簡單相信。有時候就出現了這種自己都沒有理解,又想分享給別人的情況,下一次,一定是要轉化成為自己的語言,才能清楚地講給別人。
A2:給團隊講解RIA便簽讀書法,更好地學習,才能更好地運用到工作中
第一步:選擇知識點。新建Word文檔,寫下:RIA便簽讀書法。
第二步:講解知識點。
1.預設聽眾:團隊成員,他們沒有聽過這個概念。
第三步,是否清晰易懂。在寫的時候,我翻看了之前開營時做的筆記,再結合已有的知識,通過我自己習慣的語言來翻譯和加工。
第四步,直白地表述。在講述的時候,看看大家的眼神反饋。
第五步,讓大家來談談看法。比如,這個方法學會了嗎?這個方法對你適不適用?在以后的讀書中,會用這個方法嗎?如果還沒有懂,我們還可以繼續深入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