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童年總是會第一時間將它與天真、無憂無慮、單純聯系在一起,但童年記憶里的事情并非都是十分美好,林海英的童年記憶就是如此,但她卻能將不美好的事情描寫的溫馨和親切。用童真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的事情,是林海英的《城南舊事》。
舊事發生在北京城的南邊,林海英童年待過的地方。整本書訴說了發生在她童年時期的三個故事。
英子與妞兒、瘋子秀貞的友情
英子是林海英的小名,書中也是以英子為觀察視角的。
妞兒是個親生父母不詳的唱戲的六歲小女孩,有一個只知道利用她掙錢的養父,她和作者認識在油鹽店,因為油鹽店的伙計逗她讓她唱曲,作者用一句“憑什么”仗義搭救了妞兒,自此便與妞兒認識了。
秀貞是作者同住的胡同里,住在惠安館里的瘋子。年輕的時候與一個大學生相戀并未婚先孕,然而大學生因家中有事回了老家并一去不復返,父母因其未婚產子是一件見不得人的事,便將孩子放在了一個叫齊化門的地方。
人們對于瘋子都避之唯恐不及,作者卻覺得秀貞這個瘋子并不可怕,還和她做了朋友。并無意間發現原來妞兒就是秀貞的女兒。既然如此,那就要幫助她們重逢,無奈重逢的她們卻在火車站出了事故。
無疑這是一個悲劇,但作者卻能將這段童年的往事訴述的溫馨并令人動容。尤其其中一段秀貞詢問作者英子是幾月生的對話描寫:“英子,你幾月生的?“”我呀?青草長起來,綠葉發起來,媽媽說,我生在那個不冷不熱的春天。小桂子呢?“”小桂子呀,青草要黃了,綠葉快掉了,她是生在那個不冷不熱的秋天。“這段對話,只要譜上曲,似乎就能成為一首民謠,文字清新質樸自然,讀完突然好像就回到了那個聞見青草味的童年。
英子與小偷——成人在分不清好人壞人
作者的童年略微有些調皮,男孩子氣。喜歡和男孩子一起踢球,一不小心將球踢到了草叢中,發現了在破銅爛鐵下的“寶藏”和藏“寶藏”的年輕人,這些寶藏其實是別人家丟失的物件,可想而知年輕人是個小偷。小偷是好人還是壞人,成人和孩子的判斷標準是不一樣的。以孩子童貞的眼光來看待一個人或許更加合理些。一如作者這樣說到:“我不懂什么好人,壞人,人太多了,很難分。“”金紅的太陽是從藍色的大海升上來的嗎?可是他也從藍色的天空升上來呀?我分不清海跟天,我分不出好人跟壞人。“
小偷有一個經常考第一名的弟弟和一個瞎了眼的娘。他通過偷東西來支持這個家的生計,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父親與蘭姨娘
蘭姨娘是個俊俏的風塵女子,來作者家住了一段時間。作者的父親對她產生了情愫,六歲的作者察覺到了以巧妙的方法撮合了蘭姨娘和德先生,化解了這一段家庭危機。一段不太好的經歷,我們卻能跟隨作者的文字,體會到童年作者的機智,為終于蘭姨娘沒和作者的父親在一起而舒了一口氣。
看似令人唏噓的故事,卻總通過作者文字轉成一段溫暖的回憶,大約就是此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