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性原理,是回到這件事的根本,所有參與的人,都是為了這件事情去的,過程中的冗余,是可以去掉的。
其實我們現實中,經常遇到這樣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可以不斷降低冗余,降低成本,就好比我們一開始的視頻,?我們沒有做很多復雜的場景,而是簡簡單單的就是一個桌子一張嘴的講事情。后來意識到我們的其實就是需要用語言傳播知識,后來也將視頻模式轉換為音頻模式。
我認為很多人不愿意拋棄冗余1.因為習慣,2.停留在設定,沒有跳出既定的行業,抓住互聯網本質。3.行業發展中的既得利益者,比如燈光師,他們會捍衛這些利益。
羅老師對羅永浩進行了專訪,做了世界電視史上最長的,全長8個半小時,剪輯后6個多小時的直播。為什么要做這么長的直播?核心原因:找到了第一性原理,大家都創業,但是沒什么人給創業大牛一個把話好好說完的機會了。我們希望細致的了解每個人創業的過程,但是幾十分鐘的訪談,只能得到幾十分鐘的雞湯,這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做一場創業心得分享,不是雞湯,因此我們用了如此長的時間,讓羅永浩把話說完。我們覺得這是個好東西,我們遵循了第一性原理,我們干掉了所有的陋習。
為什么羅輯思維只回到得到?因為我們只服務自己的用戶。時間越來越碎片化,50~60分鐘的節目是對大家的不尊重。而6~10分鐘的音頻精華,是對用戶好的尊重。
第一性原理為什么難?因為大家不習慣嘛。吳伯凡老師說:在農村,看到別人開拖拉機,結果自己開的時候,根本開不直。答曰:不要看手,看遠方的樹,自然就直了。我們要在黑茫茫的路上,看到遠方的燈。拋棄路上的冗余,只找到那個最捷徑的路。
阿法狗打敗李世石,因為機器沒有私念,不會考慮別人的看法。機器下每一手,都會考慮當下勝負的概率。我們要做的,就是回到最根本的目標,來采取行動。
有一個理念叫沉沒成本,不是“成本”。就是進電影院買票,看了爛片,走不走?立馬走。因為看電影的目的是享受,電影爛就趕快走,不然浪費時間,還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享受。
得到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有人說,這是內容付費。其實不對,內容付費屬于比較思維。這就是與內容免費相比,得出的名詞。其實內容本來就是要收費的。生產好別人愿意為其付費的內容,然后收費,這件事情本來就成立,是因為我們為用戶創造了價值。
脫不花說“每一次人類傳播技術的革命,都要用新的方式,把人類歷史上所有積累下來的知識,再次呈現出來”。我們要做的,就是用全新的方式,呈現人類的全部知識。
把人類歷史上所有積累的知識,用新的方式再呈現一遍。倉頡造字之前,?所有口頭文學都飄散空氣之中,但是一旦有了文字,就要把這些知識凝結下來。
在世界神話學上,中國的地位非常尷尬,夸父追日,嫦娥追月,女媧補天,就幾個字。西方神話,都是長篇的史詩,因為西方文字傳播方便。有了印刷術,又是一次大革命。隨著雕版印刷,佛教開始盛行。只要新技術出現,知識又會出現一次大進展。在手抄時代,版本可以很多,但是在印刷年代,必須有一個最權威的版本,進行再次傳播。每一次技術革新,會對知識傳播,產生巨大變化。我們現在就是遇到這樣的機會。人類原來積累的所有知識,用這個時代的新技術,再次呈現一遍。把學屋的屋門降來來,門檻降下來。
我們這次遇到的機會是古騰堡級別的機會。古藤堡和我們一樣,要養一家老小,但是他完成了偉大的變革。一個商人,用他的盈利之心,承接了這個時代的技術可能。做了一件偉大的事情。
兩個結果:1、這是一件偉大的事情,我們一定能成功。2、所有參與這件事情的人,我們一定會留下某個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