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有人問我,你這么瘦了怎么還天天跑步?我一般都回答,生命不息,減肥不止。其實我不瘦,起碼不夠瘦,離我自己的目標太遠,其次我運動不僅為了減肥,還為了成為我自己,一個昂揚向上的我自己。
曾經我熱愛籃球,可是現在,想要找到志同道合打球的人實在太難,也沒有時間,可是運動不能停,于是我轉而跑步。
2017年我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30歲之前完成自己的第一個半程馬拉松。于是我開始學習跑步知識,先是讀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什么》,然后學習《愛上跑步的13周》,喜馬拉雅里面也每天聽跑步心情節目,給自己定計劃,定目標,我想要開始跑步,科學健康的跑起來,那就要循序漸進的來,跑步行走相結合,注意呼吸,休息節奏,避免受傷。
生完孩子,意味著沒有了自己的時間,但也突然有了大把大把的時間,哄孩子睡覺就是其中一個。不能玩手機,不能看書,不能說話,只能安安靜靜的哄睡。這樣的生活久了,人就會空虛,于是我拼命想要找到一個出口,運動自然而然成了最簡單的方式,起碼是個找回自己的好方式。同時耳朵里聽著音樂或者電臺,人就不會那么無所事事,就會覺得做事情有了意義。
運動或者不運動,不僅僅影響身體的狀態,更會影響生命的狀態。在不斷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中,每天能做到早起,讀書,跑步,就是一件意義很大的事情。跑步時候和自己獨處,可以梳理自己的心情,和內心對話,察覺自己的情緒,慢慢的讓心態放平和。那些生活中無處安放的情緒和壞脾氣,都能在這個時候一掃而光。跑完步帶早餐回家,就能換回一個好心情和一天的爽朗,正能量滿滿。
所以,我選擇2017年就這么跑下去。生命不息,運動不止。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