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仨》是錢鐘書夫人楊絳女士在92歲高齡撰寫的家庭生活回憶錄,寫的很樸實,得益于這本書,讓我們了解了兩位大師攜手走過的一生。多年前,錢鐘書先生曾說楊絳是他心中“最才的女,最賢的妻”。書中沒有華麗的辭藻,卻真實動人。
今天我們開始讀第一部分-我們倆老了。
楊絳先生以一個夢境開篇,雖是寫夢,也為后文的錢鐘書先生的離去埋下伏筆。夢的開始是和錢鐘書先生一同去散步,有說有笑。走著走著天色已晚,到了黃昏薄暮的時候。鐘書先生忽然不見了影蹤,只剩了楊絳女士站在空蕩蕩的荒野地里。
我大聲呼喊,連名帶姓地喊。喊聲落在狂野里,好像給吞吃了似的,沒有留下一點依稀仿佛的影響。徹底的寂靜,給沉沉的夜色增添了分量,也加深了我的孤凄。
每當讀到楊絳女士寫的這些文字,一幅清晰的畫面便出現在我眼前,仿佛真的看到了一位老人站在荒野地里,大聲呼喊的場面。我想起在我們自己的生活中,也常是做夢的。夢里每次都是想喊卻喊不出聲音,想睜開眼睛看看也睜不開,孤獨與無助便涌上心頭,楊絳女士說 “加深了我的孤凄”,我想看到這里的各位也會感同身受,為楊絳女士的描述叫好。
接著向下,楊絳女士向前看去,一層深似一層的昏暗下是寬廣的溪流。向后看去,好像是屋宇房舍,卻不見燈火。想必,鐘書先生顧自先回家了。楊絳女士也尋覓歸路,看到了一個老人拉著一輛空的黃包車,自己攔下車,卻說不出要到哪里去,惶急中忽然醒了。寫到這里,楊絳女士寫夢境的部分結束了。在夢境結束的地方,楊絳女士說:
惶急中忽然醒了。
“惶急”二字的意思是既害怕又著急。《史記·刺客列傳》中寫秦始皇 ”秦王方環柱走,卒惶急,不知所為。”, 此二字在這里用的是極好的,將楊絳女士在此刻夢境中害怕,著急,又不知如何是好的心情刻畫的很到位。“惶急中忽然醒了。”的后面一句是:
鍾書在我旁邊的床上睡得正酣呢。
這也是第一段的最后一句,我看到這里覺得楊絳女士甚是可愛,仿佛在說“嗨, 我是自己在嚇自己呢。”。
這一部分的第二段,楊絳女士輾轉半夜等鐘書先生醒來,告訴他這個夢,還埋怨他怎么自顧自走了。
鍾書并不為我夢中的他辯護,只安慰我說:那是老人的夢,他也常做。
這句話貼合了這一部分的主題“我們倆老了”,也很自然的引出了后面的一個段落。類似的夢又做過多次,“夢境不同而情味總相似”。這個段落簡略地描述了幾個“情味相似”的夢境。段落的結尾說:
夢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
讀到這里我又想到了第一段中的那句“加深了我的孤凄”, 夢不同,情味總是相似的。
第一部分的最后一段只有一句話:
鍾書大概是記著我的埋怨,叫我做了一個長達萬里的夢。
這一部分結束了,第二部分,楊絳女士開始寫“長達萬里的夢”。用語文課本里的修辭來說,大概就是承上啟下吧。
PS:為了寫這篇領讀,第一部分反反復復讀了很多遍,第一遍讀沒有什么感覺,只是覺得描寫了一個夢。后面一遍一遍的讀下去,越發能發現楊絳女士所寫的精彩。好書就像紅酒,需要小口品讀。《我們仨》是一本值得慢慢細細品讀的書,希望我們都能堅持下去。
【無戒日更挑戰營】- 第0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