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點進來的面食黨大多都是北方人,我們都喜歡面食,但面食的一個健康隱患我必須告訴大家!
首先,聽我講一個故事。
小Q昨天問了我這么一個問題:最近半年我外婆瘦了一大圈,看著她每天零食吃得也不少,還特別能喝水,哪知一體檢,竟然查出糖尿病。我外婆一直都是素食,也不吃肉呀,怎么也會得糖尿病呢?
其實小Q外婆的表現就屬于糖尿病的典型癥狀:多飲,多食,體重下降。但她的飲食習慣卻與我們所認知的“富貴病”大相徑庭。
于是我接著問道:“你外婆在零食方面是不是一直偏好甜食呢?”
小Q:“以前也不怎么見我外婆吃零食,只是最近半年見她常吃點心、蛋糕、奶糖,我還以為外婆變“饞嘴貓”了,就把自己的零食常常與她分享,心里還美滋滋的。”
我給小Q解釋說:“外婆應該半年前已經有糖尿病了,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但自己的細胞卻利用不了,全身的細胞都吃不飽,就會給大腦反饋實際需求,大腦作為全身細胞的執行CEO,根據市場反饋的情況,就會及時調配供給關系,擴大對甜食的采購。這就是為何外婆會突然間對甜食產生了食欲。但這依然不是外婆得病的原因,外婆平時喜好面食嗎?”
小Q立即答道:“外婆豈止是喜好面食呀,那真的是頓頓離不開面食,我幾乎就沒見過她吃米飯,她最喜歡的就是扯面、油潑面,每次都是一大碗,胃口還特好。吃面食也和得糖尿病有關嗎?”
其實面食本無過,作為與米飯并列的兩大主食,兩者的營養價值基本相同。資料顯示,每100克面粉中營養成分包括熱量366大卡,脂肪2.2克;每100克大米中營養成分包括熱量347大卡,脂肪0.8克。從數據上看,同等質量的面粉中的能量與脂肪都大于米飯中的含量,可在人體一日攝入量中,這個差距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甚至可以忽視。
那么面食究竟錯在何處?
讓我們看看下面幾張圖片:
相信大家已經看出面食與米飯作為主食的區別。一頓正餐,米飯一般會有兩三個配菜,而面食則主要以油料、湯汁作為搭配。因此,一頓飯下來,米飯作為主食實際上吃得不多,更多的胃容量實際都被配菜填補了,而面食由于其湯汁、油料都是為凸顯其口感,加上配菜較少,胃容量絕大部分都留給了面食。
因而,從一頓飯整體來看,面食攝入的能量相對更高,同時營養搭配更不均衡!
如上圖所示,為谷物的基本結構以及相應的營養成分。由于如今我們所攝入的面食和米飯都是來源于精細加工后的面粉和大米。谷皮、谷胚以及糊粉層經過加工而被除去,只剩下以淀粉為主的胚乳,膳食纖維丟失,B族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損失約占60%-80%,從而導致營養價值大大下降。
與此同時,由于精細加工,如今的面食和米飯中的淀粉更容易被轉化為葡萄糖而吸收,成為了高GI食物。(注GI:“血糖生成指數”,是反映食物引起人體血糖升高程度的指標)長期攝入高GI食物,對于機體的血糖調控非常不利!
膳食指南提倡大家多吃全谷物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全谷物(whole grains,WG)是指未經精細化加工或雖經碾磨(粉碎或壓片等)處理仍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備的胚乳、胚芽、谷皮和糊粉層組分的谷物。
只要加工得當,以下谷物都可以作為我們全谷物的良好來源:糙米、大麥、燕麥、玉米、黑米、高粱、粟米、蕎麥、薏米等。
那么究竟每天應該吃多少呢?《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議大家每天吃50-150克的全谷物和雜豆類。但對于嬰幼兒、老人、以及某些疾病人群應適當減少食用量。具體來說,我們可以把每天吃的1/3谷物換成全谷物,例如做米飯的時候,用1份糙米加2份精白米。
面食與米飯是大自然賜予我們的良好能量來源,但在攝入量、加工方式、烹飪手法方面我們必須加以節制,愿我們每個人都不要因為無知而踏上糖尿病的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