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看什么“外國話劇”?用什么看?(書籍和工具)
1、關于選書
外國話劇種類多樣、主題繁多,讓人眼花繚亂,似乎難以決定看哪一部。英文原版書也類似,總共2300多萬本,包含Business & Money(商業與財富)、Career & Professional Life(職場生活)、Literature & Fiction(文學與虛構類)、Parenting & Families(養育與家庭)等30多個大主題,每個主題下的書不是幾十萬就是上百萬,并且難度不一。面對這么多原版書,我們該如何選擇?
確定讀什么類型的原版書
原版書主要分為兩大類:
非虛構類
虛構類
這個維度上的選擇,你在明確讀原版的目的時,也同時明確了。如果為了精進某個行業的知識或技能,主要選擇非虛構類書籍;若僅僅為了消遣,可能虛構類的書籍更適合你,因為這個類別大多是小說;想提高英語水平,兩種類型都可以選擇,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習慣確定即可。
想好讀什么難度的原版書
一本原版書的難度,主要取決于讀者的兩個因素:一是詞匯量和句子理解能力;二是背景知識。每個人在這兩方面的積累各不相同,所以原版書的難度是相對的。有的人積累多,讀三、四百頁的專業書籍都沒問題。有的人詞匯量太少,或者對英文長難句的理解不過關,讀一本簡單的短篇小說也覺得很費力。
怎么確定適合自己的難度?直接去試。到亞馬遜或其他平臺,按照你的方向,預覽幾本原版書,看簡介和目錄,瀏覽正文,或者直接發送樣章到Kindle試讀。假如你能比較順暢地讀完這些預覽部分的內容,又感覺微高于你的水平,那這本就是適合你難度的書了,可以買下來讀。
為什么難度要稍微高一點?因為沒有挑戰,就沒有提升。美國著名語言教育家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在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上貢獻卓越,提出了語言輸入假說(i + 1),主要觀點是:學習者被提供的語言輸入,應該略高于他已有的語言水平,這對他的學習才有促進作用。如果把1換成2或者0和-1都不行,輸入的語言材料要么太難,要么太簡單,學習效果不好。選擇閱讀略難一點的原版,正好符合這個理論。通過“可理解的語言輸入”(Comprehensive Input),堅持足夠量的輸入,你的閱讀能力將逐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假如你剛接觸英文原版,千萬不要一上來就去看大部頭英文名著。那些書難度較大,你讀它們,表面上逼格甚高,讀的過程卻會被虐得淚流滿面。
決定讀什么形式的原版書
讀原版,是讀電子書,還是紙書?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結合下面談到的電子書和紙書的優缺點,主要選擇某一種閱讀形式。注意,這里不是說要完全拒絕另一種形式,最好將兩者結合,在不同的場合靈活選擇。
(1)原版電子書的優缺點
a.優點:
現在越來越流行電子化閱讀,因為電子書有很多優點。
首先,電子書可以直接儲存到Kindle、手機或平板,攜帶方便,占用空間也小,在這些電子設備上存儲幾百本甚至上千本都沒問題。如果是紙書,不知道要用多少麻袋來裝。
可選擇的閱讀和購買平臺多,其中書籍資源豐富的有亞馬遜、京東閱讀、多看、當當閱讀、掌閱iReader等。哪個用起來順手就選哪個,我個人喜歡用亞馬遜,因為資源相當多,美亞上有500多萬本電子書。
同時,原版電子書一般比紙書更便宜。仍以亞馬遜為例,一些電子書只是紙書價格的十分之一,甚至是二十分之一。如果是包月會員,有很多書還能免費讀。
電子書不但更便宜,購買也更方便。有些平臺支持一鍵下單,然后立刻把電子書同步到你的閱讀設備,不需要通過物流等幾天送上門才能看。
還有,電子書閱讀起來很便利,很少受地點限制,幾乎在哪里都可以看,即使是在人擠人的地鐵或公交車上,你也可以掏出手機,打開閱讀軟件手機端讀書。
此外,電子書檢索方便,一般支持全書搜索。
b.缺點:
虛擬的,沒有手感;
可以做筆記,但需要打字,速度比手寫慢;
有些電子書配的圖表或圖片不清晰,也沒紙書美觀。
如果沒有Kindle或平板,需要額外花錢買一個,因為手機屏幕太小,一直用手機看眼睛不舒服。
(2)原版紙書的優缺點
a.優點:
手感好;
可以快速在書上勾勾畫畫、做筆記;
有時候想看的書沒有電子版,或者想看漫畫、設計之類的書,仍然需要買紙書。
b.缺點:
通常價格都很貴,少則幾十,多則一兩百;
不易攜帶;
如果不是值得反復看的經典,看完之后可能要送人或賣掉,有點浪費;
有時購買周期很長,要等幾周才能拿到手。
建立自己的原版書單
看書,繞不開“書單”兩個字。總是向別人索要書單,容易被罵伸手黨,那我們就自己建立原版書單。思路很簡單:部分借鑒別人,部分自己總結。
先留意某個領域的大神的書單,看看他們推薦什么書。雖說完全把別人的書單拿來用,是不明智的做法,但可以選取其中適合的書,作為參考。這個操作很容易,用英文關鍵詞,找到外國大神的博客,然后查找他們自己寫的或者推薦的書。
每個人的閱讀口味和需求不同,別人的推薦可能不會讓我們完全滿意,這時不如親自動手總結。比如用關鍵詞到亞馬遜挑書,重點看評論等級、數量及內容,表現不錯的,買下來。只有自己讀了,才知道好不好。
2、關于工具
紙書買來放到手里看就行,不需要工具或設備,看電子書才需要用到。但是看原版不太可能只用一種形式,通常是紙書和電子書搭配著看。
電子書的主要閱讀設備
(1)電子書閱讀器
主要有Kindle、漢王電子書閱讀器、當當電子書閱讀器,從書籍數量、功能和服務便捷度來看,推薦Kindle,入門級的只要500多元。另外兩個牌子沒用過,不知道怎么樣,你可以瀏覽用戶評論再做定奪。
用閱讀器讀書最大的好處是小巧、輕便,重量一般在130~200克之間,手持兩三個小時不會覺得累,塞到包里帶出門也方便。
盡管是電子產品,這些閱讀器的閱讀體驗還是相當不錯的,它們的電子墨水屏幾乎不反光,有紙書的感覺,不傷眼睛,看久了眼睛不會累。
閱讀器一般支持多種格式,包括常見的TXT, PDF, MOBI, PUB, DOC, JPG.不過Kindle對亞馬遜電子書的主導格式AZW支持最到位,排版簡潔、舒服,畢竟是一家的。但在Kindle上看PDF文檔的體驗非常不好,不便于放大、縮小。PDF適合在平板上看。
(2)平板
平板也是看電子書的不錯載體。安裝好第三方軟件后,可以用來看很多格式的電子書。Kindle有支持iOS和Android系統的閱讀App,所以在平板和手機上也可以用Kindle App看電子書。
相對閱讀器,在平板上閱讀有個優點,操作電子書時反應更快,不會出現電子墨水屏的延遲現象。但平板也有一個明顯的缺點:更重。尤其是iPad,長時間放在手里有點累。如果不放在手里,用支架支起來看,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3)手機
在手機上看電子書和在平板上看的操作方法類似,先安裝第三方軟件,再購買、下載電子書,點開閱讀。手機屏幕有點小,不過它突出的優勢是幾乎在哪都可以看書,特別是上下班擠公交或地鐵人挨人的時候,拿個閱讀器或平板這樣的大家伙出來,肯定不方便,容易遭人白眼,而拿出手機看書就沒問題。
(4)電腦
在室內,還可以用電腦看電子書,翻頁用方向鍵操作,很方便。
多種載體結合,組合化閱讀
以上這些閱讀設備,你可以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場合,組合化運用。以我為例,我在家通常用Kindle看書;閱讀過程需要快速做標注、寫讀書筆記,就用平板;等車、等餐、等人時,通常用手機;坐車且不擠,或者在咖啡館,用Kindle或手機;在公司,中午吃完飯之后,用電腦看一會兒。
多種載體組合化閱讀的最大好處是,可以把大塊小塊的時間都充分利用好。
下一章:看英文原版之前,好好收拾單詞一頓
目錄請戳此:《像看話劇一樣,輕松搞定英文原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