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永遠在線、隨時干擾的互聯網時代,給自己設定一段排除雜念的時間,3分鐘、10分鐘、25分鐘都可以,在這個時間內,只做一件事。
2、 如果番茄鐘進行過程中思緒開小差,或被外部打斷,中止番茄鐘,評估是否重要緊急地需要著手進行另一件事,否則,重新設定一個番茄鐘繼續剛才的事情。
3、如果在番茄鐘內完成了這件事情,番茄鐘時間還沒到,不要中斷,繼續思考這件事,做下回顧、檢查、整理等都可以,你可能會有新發現。
4、先分析問題所在,即“我想要達成什么樣的結果”,然后專注于能帶來該結果的活動。目標→專注→投入。
5、留出時間做計劃、記錄和回顧總結。
6、遵循生物節律,短休息和長休息都是必要的。
7、儀式感,通過執行一套相同的動作和準備程序,使大腦自我調整,進入執行某類事務的最佳狀態。所以,當我們看到一位成功人士告訴我們,演講之前做個祈禱能確保順利,不要以為我們自己學著他做祈禱也能做好演講,那只是這個人的儀式感,不是他成功的本質。
8、戴明環PDCA,計劃、執行、評估、應用。
9、三張紙:今日待辦——今天準備進行的活動,活動清單——最近要進行的活動,記錄表——每天的跟蹤記錄。
10、每天早上,從活動清單中找出最重要的三件事,列入今日待辦,寫下每一件事的預計番茄鐘數,全力以赴去按計劃完成它。
11、把大任務、長期性任務拆分成每周、每天、每個番茄鐘能夠評估和即時反饋的小目標。
12、記錄中斷次數和原因,調整應對策略。
13、遇到計劃外事件,先記錄下來,完成當下番茄鐘后再進行評估,少于5分鐘的事情馬上做,多于5分鐘的事情列入活動清單,進行番茄鐘計劃排序處理。
14、不要急著看完這本書就按自己的方法去做,先老老實實按照書中的方法踐行2周,再評估調整,否則可能錯過重要信息。
讀完這本書讓我的生活有什么改變?
我用番茄工作法調整自己的清單記錄:
比如,今日待辦事件中的閱讀,記錄為 閱讀(4)。
- (4),預計4個番茄鐘
- 【4】,當天實際4個番茄鐘
- !代表中斷次數,具體可以在清單備注記錄當中看到一個番茄鐘當中多長時間會被內外中斷一次
- +代表在中斷過程中,有新主意或者新的計劃行程需要安排,新增的事項當天用①②③序號標記
- ¥代表已完成的完整番茄鐘
- 當天已完成未記錄總結的就轉移到【收集箱】,等小結的時候清空
- 進行中暫無歸類的事項,都放在【收集箱】里面,等小結了就歸類或完成,需要重啟一次流程的就復制一個
- 觀察自己的【今日清單】里面,在一天結束之后,有多少個U標記的事項,也就是計劃外的工作,評估自己的計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