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閱讀原文片段】
? ? 如果我們想利用他人的內疚,我們通常采取的辦法是,把自己不愉快的感受歸咎于對方。家長也許會和孩子說:“你成績不好讓爸爸媽媽傷透了心!”言下之意是,他們快樂或不快樂是孩子的行為造成的。看到父母的痛苦,孩子可能會感到內疚,并因此調整行為來迎合他們。遺憾的是,這種調整只是為了避免內疚,而非出自對學習的熱愛。
? ? 使用以下表達方式時,我們可能就已經忽視了感受與自身的關系。
? ? 1)只提及相關的事情。
? ? “公司海報出現拼寫錯誤使我很生氣。”
? ? “這件事令我心神不寧。”
? ? 2)只提及他人的行為。
? ? “我生日那天你沒打電話,我很傷心。”
? ? “你沒有把飯吃完,媽媽很失望。”
? ? 3)指責他人。
? ? “我很傷心,因為你說你不愛我。”
? ? “我很生氣,因為老板說話不算數。”
? ? 我們可以通過“我(感到)……因為我……”這種表達方式來認識感受與自身的關系。例如:
? ? 1)“看到公司海報出現拼寫錯誤,我很不高興。因為我重視公司的形象。”
? ? 2)“你沒把飯吃完,媽媽感到失望。因為媽媽希望你能健康成長。”
? ? 3)“老板說話不算數,我很生氣。因為我想有個長假去看弟弟。“
【I】認識感受與自身的關系對于清晰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情感情緒非常重要。因為如果僅孤立的表達負面的感受會讓溝通變成指責或讓別人內疚的抱怨。具體的方式經常會表現為三種:只提及相關的事情,只提及他人的行為和直接指責他人。但是如果,我們在溝通表達時,加入感受與自身的關系解釋時,會讓對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比如:
我因某事而不高興,是因為我覺得自己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或尊重。
你的行為讓我很生氣,因為我很關心你,希望你健康,不受到傷害。
【A1】上周,我媽帶著我的兩個侄子來我家小住幾天。小朋友很調皮,玩的時候哥哥把弟弟的眼睛碰到了,弟弟疼的大哭。我很緊張又生氣,把哥哥關到我的房間去。讓他反省下自己哪里做錯了,等查看好弟弟的眼睛沒什么大礙,我進去跟他聊了一下,我說,你馬上幼兒園畢業要上一年級了,還是這么調皮,把弟弟的眼睛差點弄破了,我很生氣也很失望。哥哥,低著頭一句話不說,我說你知道自己錯了嗎?他不吭聲,不肯點頭。我又想了一下,我說,你是不是覺得自己沒有做錯,只是不小心踢到弟弟的?他點了點頭。我突然意識到,的確。我并沒有說清楚。然后我說,那寶寶,萬一你把弟弟的眼睛踢得很嚴重,看不見東西了,你感覺會怎么樣,會不會很難過很后悔。我也會很難過。所以很擔心你,調皮的太厲害,以后還會受傷。所以你要控制一下自己,不要做很危險的動作,好嗎。他終于認真的點了點頭。
【A2】
準備在接下來的一周內,每天跟老公的溝通中,注意這樣的表達方式。每天記錄一個對話,不好進行反思,好的進行肯定。看看一周之后有沒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