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當·斯密的《國富論》(Wealth of Nation, 1776) 主張人是自私的。但17年前,他的另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論》(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 1759) 主張人應該有道德。
所以人應該有兩面性,一方面是自私的,但另一方面要講道德。
人性自私,同時具有同情心和愛心。
人的愛心有限,隨著距離拉遠而下降。
僅靠愛心不夠,陌生人互相需要市場協調。市場是一個陌生人跟陌生人之間打交道的地方,是一個陌生人服務陌生人的地方。
人際互動二分法:小圈子靠愛心,大世界靠市場
在小圈子里面,我們講的是愛心;在大圈子里面,在陌生人的范圍里面,我們講的是規則。
正是這樣,他替市場經濟找到了堅實的基礎,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把亞當·斯密看作是市場經濟之父。
亞當·斯密曾說:
我們每天之所以能夠吃上晚飯,不是因為面包師,屠夫,釀酒商,他們愛我們,他們的慈善,而是因為他們要自私自利,他們要追求他們的利益。每當我們跟他們做生意的時候,我們不說我們自己需要什么,而是說他們需要什么 (購物時必須詢價)。
商業才是最大的慈善,所以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連續的光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