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寫這篇文章,是因為忙碌到了不得不寫的程度。
要做的事情太多,而能用來做事情的時間又太少。
“你說什么,稀缺?”?
“gg,請告訴我不稀缺是啥樣子的”
----------------------------------------------------------------------------------------------------------------------------------------------------------------
時間不夠,欠了一堆任務沒有交,錢不夠,僅僅換借貸的利息都已經非常吃力了,你最缺的是什么呢?
缺錢?缺時間?oh,no,你最缺寬帶!
稀缺的好,不想談,專注紅利雖好,卻也只相當 挖個坑把你埋了大半個身子,再告訴你,頭還在外,能呼吸。
好好的被困至此,你會因為能呼吸就感激涕零,甘愿被埋等死嗎?不會,除了不呼吸會要你的命,還有無數種可能性事件都恩感要你的命。別人的一泡尿就能把你淋死,一頭黃牛 拉下的便便都能讓你再也無法呼吸。發生的幾率有多大,也許是1,只是時間未知罷了。如果這些都不發生,餓死或渴死就會發生。
能做的,就是趕緊自救求救。
----------------------------------------------------------------------------------------------------------------------------------------------------------------
想要自救,得先明白自己是怎樣陷入泥潭的?從第一次借錢開始去回憶怎么一步步的負債累累,從第一次沒有按時交任務或者為了趕在截止日期前按時交作業,就提交了一份低質量的作業,也因此陷入不斷重新做作業的。
雜耍心態的由來:你很忙,眼前的任務堆成山,還有看不見的任務更是多到數不清。看見的任務就像雜耍演員眼前的小球,無數個小球拋向天空,不能讓任何一個落地。眼前有球快要落地時,趕緊伸手接住,重新拋上天。拋完暫時就看不到了,可 它們總會下來的。當小球越來越多,總有一天落下的球會多到 你接不住(有了稀缺心態,這是必然的結果)。
想想生活是否確實如此呢,確實。該如何應對呢?
第一,警惕管窺陷阱
明明時間不夠了,明明錢不夠了,卻還給未來增加負擔, 許下實現不了的承諾。
比如,朋友說有一個很好的培訓項目,半年后開始,為期2個月學完,學會就可以拿到證書,證書說不定會讓自己顯得更牛掰喔,培訓費大概2w。? 如果朋友說,這個月得開始學并且先交錢。毫無疑問,你會拒絕,因為你知道現在真的忙到再也抽不出身去做其他事情,也沒有多余的錢了。但是細想,半年后喔,半年的時間,手頭上的項目應該也忙的差不多了, 半年多剩下2w塊錢還是很輕松的,每個月多月4000就好了,說不定很快會漲工資呢,總之不管從哪里思考,都覺得未來這個問題都不是我問題,不會有痛苦,只有一個金閃閃的證書吸引你。
(簡化表述:比如,朋友說,hi,Jim,半年后有個英語技能培訓項目,學習時間2個月,2w塊錢每晚1h學習,學完考試通過能拿到英語口語中級證書喔。 朋友說完,你彷佛已經看到了金光閃閃的證書。你很開心的盤算著,半年后,手頭的項目應該不像現在這么忙了,現在雖然忙到沒時間吃晚飯,但那時一定會好很多,每晚2h學英語還是可以的。而且半年后說不定也漲了工資,股票也掙了更多錢,2w塊錢學英語也是灑灑水啦。)
通過認真的思考,你答應了。
是的,思考雖然是認真的,出發點也是為了自己的進步。半年后到了,你發現項目還和現在一樣忙。半年里你又忙著裝修房子,又旅游了幾次,手上閑錢還想著換個新車。半年里,你又陸續承諾了幾件事,接了一個又一個活,來不及做的事總是多的壓死個人。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出現了管窺心態。我們透過管子看事物,落在管子里的我們會當成唯一的,而且在稀缺心態時 管子里通常都是好處,種種的隱患和危險都在管子之外,都被你忽略了。而管子之外的情況一旦發生,往往會讓你受到重創。
所以,警惕用管窺的眼光看待事物。
第二,保留余閑
窮人借貸,陷入望不到頭的深坑,從一開始借貸一點只為了一周的食物,月底可以輕松還完貸款,直到越借越多,最后連利息都還不起,在稀缺的坑里越陷越深。
他們一直都是省吃儉用,突然有一天,兒子需要一身新的校服,只能借錢去買。下一次,可能是女兒的生日需要好好給她操辦一下,又得借錢,每次借錢都會好就才能還完。剛開始本錢也許3千,卻以為拖的太久,最終換上去的利息都得800,所以他們的負擔也就越來越重。每次出現突然狀況,都不得不去借錢,一旦開始借,得深陷債務泥潭。勉強爬出來,也是元氣耗盡,而且總會遇到始料未及的情況發生,得再次借錢。
或許,能夠打破這個情況的就是,這個“始料未及”,很多的所謂意外放在長長的時間線里看,都是必然。概率不是千分之一百分之一,而是一。就像死亡是必然,我們得提前做好準備一樣。而生活中的很多意外,是可以盡可能去努力避險的,或者做些準備讓意外發生之時承受能力會強一些。比如,定期存錢,作為應急資金。買醫療保險,買車險,定期檢查身體等等。
這些應急資金,成了自己的緩沖地帶,不至于在臨時需要用錢時又陷入借貸還利息的惡性循環中。所以,保留余閑,是必須做的。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