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海邊的曼徹斯特》中單身陰郁的lee被迫在哥哥去世后作為侄子的監護人來照顧他。這樣一件大差事,對于作為修理工的lee來說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更重要的是,即使知道哥哥會因為心臟問題遲早會離開這個世界,但lee仍然對這樣的遺囑感到措手不及。
? ? ?電影中也告訴我們侄兒的母親酗酒,有精神問題,lee知道大哥一定不愿意將侄兒交給前妻。這燙手山芋還是lee手上。當他下定決心要和侄兒生活時,才發現現實遠比他預想的要復雜。侄兒不愿意轉學,對他而言,轉學不僅要離開這座學校,更重要的是會離開社團,離開女友,自己的生活一切都將改變。他不愿意在父親去世后還要做出這么大的改變。
? ? ? 電影矛盾的焦點就從一開始的照顧不照顧侄兒變成了是否要搬來和侄兒同住照顧他。或許我們從lee的處境來看,一個在波士頓當修理工的單身男士,回到自己的家鄉曼徹斯特住在哥哥的房子里和侄兒同住不應該是改變生活的一件好事嗎?
? ? ? 可是,我們的主人公沒有辦法回到曼徹斯特。一切都回不去了。那么一個夜晚,因為自己的一時疏忽導致一雙兒女葬身火海,后面的事情仿佛順理成章,離婚、搬家。時隔多年,lee不再年輕,他陰郁,少語,和人一言不合就可以無所顧忌的開打。拒絕前妻對他的開導。不愿意接近對他有好感的女性。即使照顧侄兒也要住的遠遠的,絕不在曼徹斯特。
? ? ? ?曼徹斯特,是lee家鄉的名字,卻也是他生命中讓他唯恐避之不及的地方。那里注定將成為lee一生的疼痛且無法醫治,或者可以說是lee拒絕治療。不論發生了什么,生活還都在繼續。就像電影中的侄兒在父親去世后仍然可以約會、上課、可以理智地思考之后地生活。但是lee地人生開關仿佛就在多年前停滯了,他永遠停在了那一晚,之后所有地生活都沒有意義,他無法原諒自己,無法從錐心徹骨地疼痛中將自己解救出來。甚至就如他所有,“There is nothing.”
? ? ? 或許照我們一般人的觀點lee不是一個堅強的人,他無法面對現實,無法讓自己從過往的生活中抽離出來。其實仔細想想我們何嘗不都是這樣呢?
? ? ? 生活中的那些傷感、那些疼痛都將像沙子進入蚌的體內一樣進入我們的生命,不論我們是否接受、是否面對,都會成為我們生命的一部分。或許有人就像電影中的lee一樣沉溺于過往不可自撥,或許還有人直接就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或許有人可以在遭受意外后迅速投入新的生活。即使是其中在我們看來非常理智的投入新生活的這一類人,難道不會在午夜夢回生活中的痛苦嗎?即使可以沉沉睡去,誰又能保證這些過往的經歷不正一點一滴影響這我們的行為方式嗎?
? ? ? ?在某種意義上,我們的人生就是不斷經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總是會有超出我們預料、超出我們經驗之外的事情發生,我們要不斷面對,不斷改變讓自己措手不及的境地,最終我們的經歷會造就我們自己。那些你經歷的或喜或悲的事情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