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北京,我腦海里第壹時間浮現(xiàn)的是雄偉的故宮,那在陽光下折射不同光線的琉璃瓦,那透著威嚴、喜慶的朱砂紅的宮墻。
這個有著3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之前給我的印象是莊嚴大氣。而今天,《好一個北京》這本書,在26位作家筆下,一個充滿生活氣息,有歷史有故事,帶著人間煙火氣的北京,就這樣靜靜地在你的眼前展開,感覺腦海里的北京一下子便鮮活起來,仿佛置身其中,有身 臨其境的感覺。
北京是要讀的,可以從歷史、地理、政治去讀,可以從民俗、飲食、方言去讀,可以從建筑、藝術、文學去讀。其實想想,無論是哪個國 家,哪個城市,我們要去讀它,要去了解它,都應該從這些方方面面去了解。不同的領域,不同的沉淀才造就了眼前這個城市的現(xiàn)狀。
在老北京,有200年傳承的老鹵店,有耳熟能詳?shù)娜鄣驴绝啠B一碗解暑的酸梅湯都是百年前的宮廷秘 方。僅從吃食上面,就可窺見北京文化的一角,那讓許多外地人談之色變的豆汁兒,在北京都有200多年的飲用歷史了。
光是看到這里,就開始期待以后有朝一日去到北京,要把文中提到的各種好吃的都嘗一遍,才不負這一趟北京之旅。
除了飲食,北京出名的還有胡同。在千古印記這個篇章里,好幾位作家都寫了自己眼中的北京,有趣的是,大家不約而同的提到了胡同。劉一達先生更是直言,胡同是北京人的根兒。
我想這多半是因為各個胡同連接的不僅僅是院子,更是一份市井小民之間的溫馨人情。在北京長大的老一輩,那些大大小小的胡同對他們而言,是兒時玩耍的樂園,身邊住的都是幾十年的老鄰居。胡同撐起了這座城市的脈絡,也保存著人們的這些情懷與回憶。
在京城漫步,四時各有不同的美。紅日綠松,走在香山里,內(nèi)心是如此澄凈,萬籟俱靜,天地之間仿佛就余留你一人在與這自然對話。積水潭上,是曾延續(xù)了三個朝代的文藝中心。這里有眾多歌臺酒館,有琵琶細語,有戲曲表演,來往者絡繹不絕,頗有一番秦淮之景。
北京有太多的歷史沉淀,這里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可能見證了幾百年的時光變遷,記錄了許多我們不曾發(fā)現(xiàn)的故事。北京啊,北京!好一個北京。
(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迅速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