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收到一條之前購買過淘寶店鋪發來的消息,大意是讓我幫商品打個五星好評。但是其中有句話戳了我一下,“業績不達標,小妹就要失業了,找份工作也不容易。”
我的心里震了一下,仿佛我面前真得站著這么一個姑娘,二十歲出頭,剛剛找到這份還不錯的工作,可是不管她怎么努力,業績都差了那么一點。
姑娘抬著頭,努力讓自己保持專業的微笑,可眼里卻有淚光,她說:“麻煩你了,幫幫忙吧。”
于是我翻到淘寶評價頁,不吹不捧地做了客觀評價。因為眼前的這個姑娘,像極了我今年剛剛工作的表妹,也像3年前奔波著找未來方向的我自己。
成長的時候,總有這么一個階段,你覺得自己真得盡力了。可不知道是自己太笨,還是運氣太差,別人好像很輕松就能學會的事,到自己這里就成為了老大難。
剛進社會的時候,你看到同學都找好了工作,只有自己還不確定未來要做什么。這時候媽媽打來電話,你不太想聽她說隔壁家的XX考上了公務員,只有你還天天不著調,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但這次媽媽好像挺默契,只問你最近找工作順不順利,勸你別太著急,實在不行就回家。這時候,你忽然就忍不住了,眼淚直往下流,可卻笑著說:“沒事,我可厲害了,有好幾家公司喊我去面試呢。”
掛掉電話,你心里好像沒那么灰心喪氣了。“大不了就回家”,你心里這么想著,雖然明確了自己要留在這座城市闖蕩,但卻堅信家始終是自己的避風港。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同事們好像每天都很有目的性地忙碌著,只有你不太清楚自己該做什么。
經理終于給你安排了個任務,讓你一周之內寫一份報告交上去。你從辦公室回來一頭懵,只能從網上查、問同學、看以前的資料。交上去以后,經理陰沉著臉說,“你再回去重寫一份”。
回到工位上,你覺得委屈,又覺得自己很笨。然而就在你懊惱的時候,隔壁桌的前輩湊過來說,“你幫我復印一下文件,我給你看看哪里需要修改。”后來,前輩認真提點了你幾句,你的視野一下就打開了。
“經理也沒上任多久,可能沒帶人經驗。你別灰心,下次不明白可以多問問他。”前輩走之前又說了一句。
于是你瞬間覺得,這個陌生的辦公室好像也沒有自己想象中那么冷冰冰,只不過你還沒有適應,但自己一定會適應,一定能做好。
三五年后,當你全然融入了社會,真正成為了新人模仿的前輩、父母眼中的依靠,請你也多說幾句透著人情味兒的話,寫下冒著煙火氣兒的文字,而不是始終秉持著“高效”的原則,說話像傳達任務,文字里全是硬梆梆的干貨。
在打電話的時候多說一句,“媽,我想你了,我中秋回家。”指導新人的時候稍微費點心,指明方案哪里存在問題。干貨寫到最后,多加一兩句鼓勵,問問讀者最近有沒有和你一起成長。
當問候透著人情味兒,文字冒著煙火氣兒,別人發出的光就感染了你,而你亦是別人眼里的光。
END.
2018/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