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來北京,卻是真正體味北京生活的一次,也是眾多出游經歷中印象最深刻的其中一次。習慣了和朋友們三三兩兩嬉笑打鬧的旅行,這一回獨自一人在北京做背包客,沒有一絲一毫的孤獨和落寞。北京的獨特莫過于此,大氣而深厚。
夢游胡同
在北京逛胡同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兒。北京的胡同各具特色,但分布大多呈棋盤式,道路橫平豎直,至少,找不著北這種事情不會在這里發生。
南鑼鼓巷已經完全商業化,附近的八條平行胡同也褪去了胡同本身的生活氣息。幸好小馬哥同學百忙之中抽空半天和我邊聊天邊逛南鑼鼓巷,才讓南鑼鼓巷此行并沒有十分無聊。
中戲老校區就在南鑼鼓巷旁邊的棉花胡同。老校區只有幾棟緊挨著的教學樓和實驗劇場,據說大三大四的學生會從昌平校區搬到這里,不過校園內并沒有看到學生,可能都去實習排大戲了。
從南鑼鼓巷步行至恭王府需要半小時。恭王府附近的胡同據說是塊寶地,是真正的寸土寸金,成龍等名人名流均有房產在此。
如果問起我最愛的胡同,我會說白天的方家胡同和夜晚的五道營胡同。
方家胡同既有老北京人的棋牌生活,又有年輕人和老外小憩的咖啡廳,兩種生活形態在這里融合地天衣無縫。
有句話說,“那些突然出現在我們生活里的,從來都不是等你準備好才出現的,那都是驚喜”。五道營胡同對我來說就是這樣。原本它并不在我的出游范圍內,剛巧發現就在住所不遠處,索性就在傍晚去走了一遭,結果陰差陽錯地,這里就成了我認為的夜晚最美胡同。
小時候讀過馮驥才的《俗世奇人》,大概有十幾篇小短文,每篇都以天津白話特寫一位天津衛的民間手藝人,所以我對街頭巷尾的民間手藝人無來由有種敬佩之情,驚嘆他們指尖的化腐朽為神奇,每每看到他們總是會自動腦補背后光環。
五道營胡同名氣比起南鑼鼓巷要小得多,但無論是景致還是胡同味兒都遠勝于南鑼鼓巷。胡同有一條行人主街道,街道兩側交錯分布著各種風格的酒吧和洋氣的文藝小店。雖說這里也是一條現代化的胡同,卻不會讓人感到分毫別扭和不妥,所到之處和所見所感都是自然和諧。店面基本都是半開放或者全開放式,從櫥窗外可以清楚地看到店里小姑娘們認真繪制著唐卡,或者是小伙子帥氣地調酒。在這里走走停停,有點希望這條徑直的胡同永遠也走不穿。
眼見前面就快走到盡頭,一轉角就另是一番小天地。隱蔽的燒烤小店,靜謐的胡同人家,騎著28自行車的老外載著小老外和胡同里的熟人打招呼。大概,最美不過五道營吧。
關于北京美食記,見《胡同·琉璃瓦·人情味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