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蛋是大家日常的營養食物之一,在餐桌上出現的頻率非常高。不過,小小的雞蛋吃起來也有大講究,一不注意就等于白吃了。今天,跟大家聊一聊吃雞蛋的誤區,真的很有必要知道哦!
誤區
01
雞蛋煮的越久越好
雞蛋煮的時間過長,蛋黃中的亞鐵離子與蛋白中的硫離子化合生成難溶的硫化亞鐵,很難被吸收。煮雞蛋最好是涼水下鍋,水開了煮三分鐘即可,這時雞蛋呈溏心狀,蛋黃處于半凝固半流動的狀態,營養成分最利于人體吸收。
誤區
02
雞蛋與白糖同煮
很多地方有吃糖水荷包蛋的習慣,網傳這樣吃會中毒,對此有專家表示,其實并沒有那么嚴重,但同食也是有副作用的:雞蛋和白糖同煮,會使雞蛋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賴氨酸的結合物。這種物質不易被人體吸收,會對健康產生不良作用。
誤區
03
雞蛋沒有保質期
生活中我們一般都是買散裝的雞蛋,吃完了就會再去買,根本不會在意雞蛋放置多久。其實雞蛋也是有保質期的。溫度在2~5度時保質期大概為40天,冬季室溫下為15天,夏季室溫下為10天哦!
誤區
04
紅殼蛋比白殼蛋有營養
紅殼雞蛋真的比白殼雞蛋營養價值高嗎?通過科學研究告訴我們,紅殼雞蛋比白殼雞蛋唯一的優勢在于蛋殼比較厚,儲存時間長一些,但是其中所含營養是相差無幾的哦。
誤區
05
蛋黃越黃越有營養
“紅心鴨蛋”的事件大家應該還有印象,蛋黃確實是好東西,雞蛋中的蛋白質集中在蛋黃上,如果飼料中有青葉或者玉米,那么雞蛋蛋黃的顏色就會加深,的確具有更高的營養價值。不過現有的技術手段是很容易讓雞蛋變顏色的,而且還會帶來安全隱患。但是消費者沒有必要談蛋黃而色變,沒有被化學污染過的,依然是有營養的好食品。
誤區
06
老年人忌吃雞蛋
由于雞蛋中含有較高的膽固醇,所以,一直流行著老年人忌食雞蛋的說法。近年來的科學實驗證明,這種說法沒有道理。
蛋黃中含有較豐富的卵磷脂,是一種強有力的乳化劑,能使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得極細,順利通過血管壁而被細胞充分利用,從而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而且蛋黃中的卵磷脂被消化后可釋放出膽堿,進入血液中進而合成乙酰膽堿,是神經遞質的主要物質,可提高腦功能,增強記憶力。
誤區
07
生吃雞蛋更有營養
研究表明,吃生雞蛋是非常危險的,因為生雞蛋中很有可能帶有沙門氏菌,吃生雞蛋很容易感染,導致發燒、腹瀉、腹痛等。小伙伴們,不要生吃雞蛋,很容易感染細菌。
誤區
08
雞蛋與豆漿同食營養高
早上喝豆漿的時候吃個雞蛋,或是把雞蛋打在豆漿里煮,是許多人的飲食習慣。豆漿性味甘平,含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很多營養成分,單獨飲用有很好的滋補作用。但豆漿中有一種特殊物質叫胰蛋白酶,如果豆漿未充分煮熟,就會與蛋清中的卵清蛋白相結合,會造成營養成分的損失,降低二者的營養價值。但如果豆漿煮熟了,就不存在這種風險。
誤區
09
感冒時不能吃雞蛋
專家說:人在感冒發燒時,抵抗力有所下降,基本上是食不知味,體內缺乏營養。大家都知道雞蛋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所以,吃雞蛋對于病情的恢復是有所幫助的。生病時盡量去吃雞蛋羹、蛋花湯,不要吃油炸或者煎蛋。
誤區
10
產婦要多吃雞蛋
吃完雞蛋別碰這三種食物
柿子
吃完雞蛋后吃柿子輕則會食物中毒,重則會導致急性腸胃炎還有肺結石。一般而言,這兩種食物同時吃會導致以上吐、下瀉、腹痛為主的急性胃腸炎癥狀。所以如果服用時間在1-2小時內,可使用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鹽20g加開水200ml溶化,冷卻后一次喝下,如果不吐,可多喝幾次,迅速促進嘔吐。或者可用鮮生姜搗碎取汁用溫水沖服。如果服用時間較長,盡快服用些瀉藥將有毒物質排除體內。
鱉肉
吃完雞蛋后吃鱉肉會導致食物中毒。因為鱉肉本身性滋膩,患有感冒或體內寒濕的人一般都不要吃。加上鱉肉性咸平,孕婦跟剛剛生完BB后消化系統不好的人都不能吃。
鵝肉、兔肉
雞蛋還不能與兔肉、鵝肉等肉類一起吃。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雞蛋同兔肉食成泄痢。”那是因為兔肉性味甘寒酸冷,而雞蛋甘平微寒,二者都含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質,共食會發生反應,刺激腸胃道,引起腹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