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和女朋友一起去電影院看了百鳥朝鳳,上座率還不錯,達到百分之七八十,從現(xiàn)場觀眾的反應來看,這部電影還是值得一看的,笑點和淚點點都有!個人覺得除了結尾太過匆忙,整個電影的劇情設置,演員的表演都還是很不錯的。女朋友在旁邊都說好看,要知道以前給她挑的電影經(jīng)常都在睡覺,大概電影劇情讓她感覺貼近生活,是她從小經(jīng)歷耳濡目染的,因為她外婆就吹過嗩吶,所以她感到親切熟悉吧!
嗩吶,一種中國傳統(tǒng)民族樂器,舊時在紅白喜事都會請專門的嗩吶隊伍演出,紅事是讓大家熱鬧熱鬧,白事則是默哀逝者,表達哀思。百鳥朝鳳,是一首曲子,也是代表嗩吶演奏的最高境界,百鳥朝鳳一代只傳一個弟子,而且只有德高望重的人去世才配享用這首曲子。
下面說說觀影的幾點感悟:
1.?嗩吶,作為一種民族文化,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電子樂器的發(fā)展,許多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越來越明顯的擺在傳統(tǒng)老一輩文化人的面前,有時真的顯得很無奈。文化要推陳出新,要符合現(xiàn)代社會的口味,但是很多東西就是傳統(tǒng),沒辦法變個花樣翻新的,這是該怎么辦?一方面要養(yǎng)家糊口,傳統(tǒng)手藝能否養(yǎng)活家庭,能否掙到錢是生存必須思考的問題;但另一方面肯定又想傳承下來,但如何傳承,有時真的只能看著它衰落,或許像電影里展示的,到最后只能錄下來,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收藏在博物館里。電影中有幾個鏡頭讓人感到深深的無奈,也發(fā)人深思。夕陽下,一個落魄的乞丐吹著嗩吶,在城市的街頭乞討。我們也許能想象到這個老人幾年前或許是一位嗩吶吹的很好的手藝人,年輕時也十分熱愛嗩吶,曾經(jīng)也想靠嗩吶混口飯吃,可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越來越發(fā)現(xiàn)吹嗩吶已經(jīng)不是什么人人尊重的地位,甚至被人看低,更重要的是吹嗩吶養(yǎng)活不了家庭,可是干其他的又什么都不會,最后只能在時代的浪潮中淪為乞丐,靠路人的打賞掙點口糧。所以,這些傳統(tǒng)手藝的傳承真的是掙扎,需要各方的努力才有可能保住,但到底能傳承多久可能還是無奈的結果。
2. 影片中前半部分重點介紹了學吹嗩吶的過程。一開始要練氣,拿著竹子在河邊吸水,這是練基本功,基本功練扎實了才能吹好嗩吶。然后才能正式吹嗩吶,先把嗩吶吹響,才能學調(diào)子。然后經(jīng)過無數(shù)次的練習才能吹得一手好嗩吶。干什么不是呢,基本功打扎實了,如同樹木,根扎的深,才能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才能長得高。基礎打得好,其次就是堅持,不怕苦,本來就不聰明,不比別人多花時間磨煉,怎么能超過別人。人比人比啥,就比誰懂的多,誰就有發(fā)言權,誰才有可能當領導,才能往更高的方向發(fā)展。
3. 怎么知道這部電影的。因為近期看這部電影前才看過電影的,一般不會再看,但那天在微博里看到這部電影的制片人方勵下跪,請求影院多排些片場,讓更多的人知道這篇電影,所以他成功了我知道了,并且去看了,的確電影還不錯。其實對于這種類型的電影比較難生存的,尤其在檔期不好或者宣傳不到位,很難被觀眾知曉,自然就沒什么人去看。所以才有了方勵的一跪,或許是出于技巧,或許是無奈,但是我想方勵是出于真性情,以前就了解過方勵,看過他在一席演講的視頻,很受鼓舞啟發(fā),很喜歡這老頭子,很有活力很有勇氣和想法,我想他是活了幾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