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怒傷肝,情緒失控肝受損
—源于沈老
生活和人際交往中總會有讓你不順心的人或者事兒,有的人可以以平和的態(tài)度解決種種矛盾,而有的人則會以暴烈的脾氣來表達內心的不滿。殊不知,發(fā)脾氣或是暴怒,不僅破壞了良好的人際關系,更是會對自己的健康造成傷害。
曾經有位上市公司的董事長來找我看病,他描述說自己最近經常頭痛、眩暈、嗓子疼,偶爾還會耳鳴,兩側肋骨也不時地隱隱作痛。
我看他面紅目赤,一臉的火熱之象,脈診弦滑有力,便問他是不是經常生氣發(fā)脾氣。他說公司近幾年正處于發(fā)展期,壓力非常大,自己脾氣本來就不太好,在員工工作失誤時,經常會忍不住發(fā)脾氣,沖人家發(fā)完火就后悔了,傷了人不說,自己生氣后身體還會更不舒服。
我說這就是你的病因所在。我們的老祖宗早就意識到了大怒傷肝的道理,《黃帝內經》中就有很多描述怒傷肝的名句,“人或恚怒,氣逆上而不下,即傷肝也”,人在大怒的時候肝氣上逆就會導致肝火上炎、肝陽上亢,從而出現(xiàn)頭痛、眩暈、嗓子疼、耳鳴等癥狀。“若有所大怒,氣上而不下,積于脅下,則傷肝”,就是講大怒導致肝氣上逆,肝氣積滯在脅肋部,肝經循行的部位就會出現(xiàn)肋骨處疼痛。
“怒氣泄,則肝血必大傷”,經常發(fā)怒火就會導致肝氣大泄,氣為血之帥,肝氣泄必然會傷肝血。“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如果胃本來就不太好,肝的怒氣就容易犯胃,犯胃就會出現(xiàn)吐血的癥狀。“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如果你的腦血管本來就差,大怒之下肝陽上亢,血隨陽氣上涌于頭面,就很容易發(fā)生腦出血而暈厥。
這位董事長聽完后明白了自己身體的不適都是因為怒火,他說自己知道發(fā)脾氣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但是又忍不住要發(fā)火,這怎么辦呢?我解釋說,容易生氣主要是由于肝火太旺盛導致的,要想改掉這個毛病除了在心境上鍛煉自己,還可以吃一些補腎水、瀉肝火的中藥。
為什么要補腎水呢?從五行上講,肝屬木,腎屬水,水為木之母,肝木的生長需要腎水的滋養(yǎng),如果腎水不足,則會導致肝火上升,讓人脾氣暴躁。我給他開了“杞菊地黃湯”加味的方子,也就是六味地黃加枸杞子、白菊花,以滋腎水、降肝火。
幾個月后來找我時對我說,他最近經常聽到公司的職員說他脾氣變好了。不僅如此,他自己身體的不適也基本消失了。
你要知道,從古至今,中醫(yī)上就提倡要“制怒”。而今天,臨床醫(yī)學也已經證實:高血壓、中風、糖尿病、冠心病、腸胃病、腫瘤病等常見病的突然惡化或發(fā)生意外,究其根本,暴怒常為首要原因。所以我常對身邊的人說:“調理情志,養(yǎng)肝首位,必須制怒。”
如果大怒導致身體上難以忍受或者較為嚴重的疾病就需要及早就醫(yī)了,但如果只是輕微的不適,我們可以自行調節(jié)。首先,在想要發(fā)脾氣時你可以尋找其他事物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躲開了“導火索”心情就會慢慢平復下來,再回過頭來時你會發(fā)現(xiàn)根本沒有什么好生氣的。
其次,如果你的火已經發(fā)出去了,此時也不用擔心,大家可以按揉陽陵泉穴來瀉肝火,降低肝火對身體的傷害。
陽陵泉穴位于人體的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陽,陽氣也;陵,土堆也;泉,源源不斷也。該穴名意指膽經的地部經水在此大量氣化,常按此穴有清利肝膽濕熱、肝郁氣滯、肝膽實火的作用。每次按揉5?10分鐘,每天兩次即可。
總之,大怒傷人又傷肝,請管理好自己的脾氣,不要讓怒火“肆意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