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青青,平時常見的小毛小病,困擾多年的難言之隱,我都可以幫你用穴位的方法搞定。
“胃是喇叭,肝是啞巴”,因為:胃痛你有感覺,但沒有人說肝疼,因為肝臟是唯一沒有痛感神經的器官,因此人們經常忽略了它的健康。
而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排毒器官,所以:肝不好,未老先倒;肝凈,皮膚都嬌嫩!
一、肝臟“毒素”堆積的表現
1,常常莫名其妙的感到煩躁、發脾氣、抑郁;因為肝主情志,一旦肝經因為虛或者瘀,就會氣機不暢,莫名出現情緒上的問題。
2,眼睛干澀、口苦口干、眼屎多、偏頭痛;肝主疏泄,喜調達;如果肝為情志所傷,或者肝氣太盛,則肝失調達,郁結,循經上逆,就會出現這些癥狀。
3,眼睛模糊;指甲表面有凸起的棱線,或者凹陷;肝主目,也主筋,如果肝血(肝血)不足,則不能視,手握無力;指(趾)甲表面就不光滑。
4,乳腺增生,月經前乳房脹痛明顯增加。肝經通過乳腺循經上行,一旦肝經有郁結,在月經到來之前,會因氣血的充盛而加重乳腺脹痛。
二、春天順天時養肝
中醫養生核心:順天時。
春季應肝,肝木生發有力,因此春天是調理肝臟最好的季節,因此順天時調理好肝氣,養好肝血對愛美的女性來說尤為重要。
如果今年春季沒打理好肝臟,就得等到明年立春以后,這在中醫上叫“候時”。
三、黃褐斑為什么又叫“肝斑”?
“丑時睡的香,臉上不長斑”,直接點出了斑與肝的關系。丑時(凌晨1-3點)如果你進入了熟睡狀態,那么肝經把血送回到肝臟,滋養肝臟,并且讓肝進行新陳代謝和自我修復。
這里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你必須熟睡,肝才會開始工作,代謝掉血液中的“垃圾”。
中醫認為黃褐斑是因為腎氣不足,肝郁氣滯,血瘀,脾虛氣滯,不能潤澤顏面而造成的。
實際上黃褐斑形成的主因還是肝郁。養好肝血,女人才會皮膚好,不長斑。
一個長期生活沒規律,或者工作壓力大的女性,一定會肝氣虛或者郁,那她臉上一定滿布黃褐斑。
為什么黃褐斑又叫肝斑,主要還是因為跟肝有直接關系。
四、調肝養心,永駐桃花顏
1,不 生 氣
肝應春,春為四季之首,主管全年。怒傷肝,春天動怒傷肝,易導致焦芽敗種,影響一年之生長收藏。
春天大怒,造成一年抑郁。
對于肝火旺的女人,每天推腹,敲打大腿內側段,搓搓整個腳底板都是滋陰降肝火的好方法。
敲打膻中穴,因為膻中為人體“氣會”穴,也是心包的募穴,氣容易在這里郁結,我們經常敲打膻中穴起到消氣解郁的作用。女人只要氣順了,氣血循環就會好。
1,起居有時
春天是肝氣升發的季節,由于肝氣上逆,身體會出現喜多跟肝有關的問題。春季養肝應重在平肝氣、養肝血。
春季作息應遵循早睡早起,凌晨1-3點是肝經最活躍的時間,也是肝臟修復的最佳時間。
中醫認為:人臥則血歸于肝;人熟睡后,血液才能回流到肝臟,經過肝臟的過濾、凈化。
如果我們長時間的晚睡,那么皮膚就會干、黃,那么也會長出很多對稱性的黃斑,也叫肝斑,作為你長期晚睡的紀念!
2,調 肝 經
要想肝氣調達,我們除了飲食上多吃綠色蔬菜,起居有時,不生氣以外,每天按揉肝經是非常必要的!? ?
? ? ? ? 3,艾 灸:
艾灸取穴:阿是穴、章門穴、三陰交、行間、內關、公孫
阿是穴就是我們臉上的斑點;
章門穴是肝經上的大穴,也是脾的募穴,“臟會章門”;也就是說章門穴不僅能去肝火,還可以健脾和調理五臟。
三陰交是肝脾腎三條經絡的交會穴,一穴治三經,對滋養肝脾腎很好。
行間為火穴,肝屬木,木生火,如果有人肝火旺,就灸行間瀉肝火,這叫“實則瀉其子”。行間穴就是一個泄心火的穴位。
公孫穴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人體最大的血海--沖脈。公孫穴和心包經上的內關穴是最佳的工作搭檔,對心氣虛有絕佳的效果!
方 法:每穴每天艾灸一次,每次20分鐘,艾灸2天休息1天;阿是穴大家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艾灸,艾灸之前刮一刮痧最好,因為刮痧和直接艾灸色斑可以加上散瘀。
4,一 杯 茶
在這里要推薦一杯桑葉枸杞茶:
桑葉枸杞茶是滋陰潤肺且養肝明目的保健茶。
桑葉,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抑肝陽、清肝明目的功效;
枸杞,有補肝益腎,滋補肝陰的功效;中醫常用它來治療肝腎陰虧。
桑葉6克、枸杞12克,將上述兩味原料放入杯中,用沸水沖泡,悶泡五分鐘后即可飲用。
除了遺傳因素,造成女性臉上色斑的因素除了肝郁以外,就是盆腔寒涼,這類人一般有宮寒或者婦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