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次說到稀缺就是擁有比需要的少。稀缺,是一種客觀存在。比如說,經濟學主要就是研究各種資源稀缺。然后,在大多數時候,稀缺只是我們生活中的開始部分。稀缺會導致稀缺心態,而稀缺心態才是以后長久對我們自己產生影響的。也就是說,稀缺可能是偶然發生的,客觀發生的,但是一旦具備了稀缺心態,那么它是時刻糾纏著你。因為它能夠成為你生活中,心理上的一部分,更糟糕的是,它能占據你心理或是思想中的最高優先級。
? ? 讓我們進一步的認識稀缺,它當然也有好的一面。它會產生專注紅利。想想在緊急事務上,你所有的精力都會集中在處理這項事務,這就很容易理解。 這種緊急上的稀缺,會讓你全神貫注。一旦出現稀缺, 并且稀缺的程度越來越加重,那么稀缺就會逐步的俘獲大腦,警告大腦,稀缺要取得大腦控制的最高權限,這樣才能開動大腦的全部資源去處理稀缺。然后稀缺真正帶來的災難,恰恰在產生專注紅利的同時,會產生管窺。管窺就是專注于一件事的同時,會忽略其他事物。這看起來再正常不過了,有得必有失嘛,提高了對具體事物的專注程度,犧牲掉的是對其他事物的關注。就是這種理由應當的設定,其實產生了很多嚴重的后果。總結起來就是,稀缺產生了專注和管窺。專注,使我們集中在緊迫的事情上,管窺讓我們忽略其他的事情。
? ? 讓我在這里舉一個例子,你大概就明白了稀缺這兩個特點。假如,你喜歡了一個女同學,女同學擇偶有一個唯一標準,就是要有錢。但是你一直把精力放在如何讓自己變帥,不但專注,還沒意識到女同學其實是喜歡有錢人。結果就是這位女同學是不可能跟你在一起的。 相反,如果你把精力都投其所好,賺了很多的錢,就算你其他的條件再差,也必然能夠抱得美人歸。
? ? 專注和管窺是把雙刃劍,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也能產生消極的因素。但是如果這兩個特征遇到了貧窮,那么威力可就大得多了。因為貧窮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就是,它可能導致的是最基本的生存。從人的本能來講,生存必然占據了人最高的優先權。再加上專注和管窺的效應,另這種優先權更加變本加厲。貧窮從一開始就會伴隨著專注和對其他事物的忽略,這種狀態就是我們說的稀缺心態。那么一旦進入到稀缺心態,還會有什么發生呢?
? ? 稀缺心態會削弱人的兩種能力。一個是人的認知能力下降,也就是削弱了人的分析,判斷,邏輯推理的能力。在認知能力中,有一種重要的組成部分,叫做流體智力,流體智力可以簡單理解為不通過任何訓練的天然智力因素,為了更簡單的描述它,可以直接認為它就是人的智商,但是這種智商是不能通過訓練,練習來提高的智商。它應該是與生俱來的資源。經過科學研究發現,稀缺會導致流體智力的下降,也就是智商的降低。也就是說窮人在稀缺心態的影響下,表現會比平常條件下表現的更差。第二,人的執行控制力也下降,執行控制里擁有多個層面,自控力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從自控力的角度,人的行動受自身兩反面的影響,一方面是短視的,沖動的,本能的行為,另外一種是自控力引導的長期的,避免直覺的,理性的行為。自控力的下降,以為著在后面的行動中,會更傾向于采取非理性的行為。也就是當稀缺擺在你面前的時候,你的智商會下降,會更傾向于做出非理性的活動,同時,自控力也會下降,又會加重非理性行為的可能性。在這兩種雙重的夾擊下,很快的就會陷入稀缺心態的泥潭。
? ? 好了,大道理我想大家都懂,問個關鍵的問題,那么如何擺脫稀缺心態呢?稀缺,其實就是余閑的缺失,那么對于這一點,最好的解決方案是留有空余。這是對抗稀缺最直接的方法。但是,余閑也不是越多越好,需要適當。余閑過多,容易松懈,無法形成有效的專注。余閑過少,可能無法應對突發性時間,導致再次掉入稀缺的魔窟。因此,適量的控制余閑顯得至關重要。還要能夠將重要的事情,放在自己的專注列表中。這需要自己不斷的能夠調整,和觀察自己,做出正確的判斷,保持重要的事情在自己的視野管子里面。
? ?這兩點的控制,都需要自身控制力的把握程度,因此自控力是擺脫稀缺的關鍵手段,因為畢竟想要提高流體智力,也就只能靠爹(DNA)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