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東野圭吾的小說總是受到我的偏愛,一方面是源于我喜歡懸疑推理小說,另一方面,他的文字總是在平凡的文字中有深刻的寓意。
? ? ? ? 我與一位友人交流,他說的一句話讓我對讀書,有了深刻的認識:讀書,本質上是為了尋找自己。多么精妙的一句話啊,我原來總是糾結于自己沒有脫穎而出的好口才,不能將自己所想完全地表達出來,卻不自知是讀書太少,心無才識,又怎求得表達流暢呢?
? ? ? ? 但我卻不是什么都讀,我有一個原則,是只讀自己喜歡的書,對于其他,雖說有“人生必讀書目”的頭銜,沒有興趣,讀來也乏味,也品不出什么韻味來。恰好,東野圭吾,符合我的興趣。
? ? ? ? 這本《惡意》,不像《解憂雜貨店》一樣,好像不是他有名的作品,看書名也不是那么具有吸引力,在圖書館挑選時,不知道怎么的,就選了它。
? ? ? ? 目錄是很平常的兩個角色的手記,讀過以后,才明白這樣安排的精妙之處:他不直接寫案件的過程以及作案手法和動機,而是通過嫌疑人及警察的手記來寫出案件的曲折婉轉。讀過之后,暢快淋漓,不由得驚訝于作者清奇怪誕的心理,一環扣一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 ? ? ? 除作者在情節安排和線索整理上表現豐富之外,我更喜歡的是,他在通過小說對于社會的映射。他雖然只是一筆帶過野野口(嫌疑人)對日高(被害人)的作案動機,寥寥幾句話,引人深思:青年時期,你之所以討厭日高,理由之一恐怕是你母親不自覺流露出的那份輕蔑,我想這有必要澄清一下。
? ? ? ? 這句話,讓我想法很多。
? ? ? ? 對于父母,我們從小的觀念就是,要孝順父母,尊敬長輩,長大了,無數的人告訴你:你的父母,是最親你的人,做什么都是為了你好。所以,你總是聽話,接受父母對你的教導。這幾句話,本身沒有什么問題,中國傳統觀念上,孝順本就是美德之一,我所否定的,并不是孝順的錯誤。
? ? ? ? 現在的我們,還未成家,但我們終會成家,也會作父親、母親。那我們有足夠的資格去作父母嗎?我們的年齡到了該做父母的時候,與我們的心智的確可以承擔起教育孩子的責任是不同的概念。
? ? ? ? 現在的社會,雖然比過去結婚時間要晚,但是經驗卻少之又少,沒有過去那份早當家的成熟,往往是我們還未成熟,卻要教育下一代怎樣做人,這樣是可怕的。可怕在我們都不知道怎么去做,卻要為孩子做示范,一言一行都是標榜,家長細微的動作,就好像是野野口的母親一樣,就可能給孩子留下很深的影響,甚至是性格和行為方式。
? ? ? ? 所以,我們要思考的是,不是著重教育下一代要怎樣聽話,也應該提高父母自身的教育,從來沒有一門課程教你怎樣做一個父母,這是作為父母的缺失,但為什么有的家長就可以教育得很好呢,我想每個人,都可以。
? ? ? ? 可能我現在說這話尚早,我畢竟還只是一名大學生,離做父母還很遠,但不愿意在我成為父母的日子里給孩子帶來“惡意”,我想,誰也不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