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讀書感想--第一章,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
最近,在“走讀派”讀書會中,參加了兩回讀書分享活動。看完了一本《萬達工作法》,《商業的本質》都是管理類的書籍,讀完后感覺很不錯,與以前有種不一樣的讀書體驗,當你在讀書的時候,想到在全國各地有很多人也在跟你讀著同一本書,吸收相同的知識,這種感覺是很奇妙的。同時也遇到了很多讀書的牛人,讀書筆記,思維導圖做的細致、精煉而且相當精彩,讓我受益頗多,同時對于讀書的體驗,書內知識、理論的記憶也更加深刻。
另外也想夸贊一下走讀派的讀書會,盡管我只參加了兩次,但是每天1、2章的速度,讀完后的讀書討論,以及大家的互相交流,感覺上是自己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找到了自己的組織,從一群書友中學習到的“卓有成效”的讀書方法我也會借鑒學習。
再有,走讀派的商業管理類讀書推薦很棒,也正是我目前工作、生活中所需要的。
好了,說一下最新開始共同研讀的商業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作者彼得·德魯克是一個被公認的“經營管理先生”,從本書一開始的六篇極力推薦的序即可看出本書的認可度及在管理界的知名度。
誠然,如德魯克所說,現代社會中,知識工作者的數量越來越多,但是其考量的依據卻不能僅僅以完成了多少的數量來判斷,就像一艘巨輪,方向是錯的,你的馬力開的再足,也到不了你的目的地。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的腦海里一直浮現之前讀過的一本書,《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兩本書中的一些方法論有類似的地方,比如說到“要事優先”。現在生活,誘惑很多,干擾也很多,每個人隨著自己的職級上升,所要處理的事情也越來越多,然而有些人能夠做得很快很好,還會有自由支配的時間,有些人卻忙的焦頭爛額。將手頭的事情分門別類,重要的事情優先處理,不重要的事情稍后處理,這樣才能變得“卓有成效”。就像在走讀派的讀書群里,有幾位同學總能夠很快的整理出邏輯清晰,條理分明的思維導圖,對書的結構與內容能夠一目了然。而我也試著去一樣整理,寫出自己的思維導圖,以為能夠了然于心,回頭再看一眼同學的,發現自己的邏輯思路卻是相差甚遠。這可能就是在身邊的一個“卓有成效”的典型例子吧。
德魯克說道,To effective=to executive,實踐、在實踐中不斷進取,不斷試錯,才能夠變得越來越卓有成效。這些天,也是有所體會,自從開始學著與班里的同學一樣,開始讀書的同時做思維導圖,感覺思路清晰了,記憶也變得更加深刻。
德魯克說,卓有成效是可以學的。卓有成效是教不出來的,但是卻可以學出來,作為一個書中所謂的知識分子,也是剛步入管理的崗位,如何變得卓有成效對于我來說變得尤為重要,學習如何卓有成效的安排自己的工作,學習如何卓有成效的掌控自己的時間,學習如何卓有成效的召開項目會議,學習如何卓有成效的推進項目管理,更有學習如何卓有成效的平衡事業與家庭。
很期待德魯克此書的后面章節,我想,要變的卓有成效,就先從卓有成效的讀這本書開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