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之美---決策者的系統思考》筆記(一)

《系統之美---決策者的系統思考》筆記(一)

獻給世界的復雜性

1、? ? ? ? ? 簡而言之,丹娜引領了社會觀念變革的先河,促使人們覺醒,改變看待這個世界和系統的方式,以此改變當今社會的發展進程。

2、? ? ? ? ? 很多人只是機械地應對,專注于事件層面的響應,而并未觸及問題產生的根源。很多對策并未抓住問題的本質,只是“治標不治本”的“癥狀緩解”,或者不全面地解決問題,導致“按下葫蘆浮起瓢”,到處救火、應接不暇。

3、? ? ? ? ? 很多決策反而產生了一連串的副作用,使局勢更加惡化。

4、? ? ? ? ? 人們通常持有一種基于事件層面、因果關系而非回路的觀點,而忽略了反饋的過程,意識不到行動與反應之間的時間延遲,在交流信息時也未能理解存量和流量,并且對于在系統進化過程中可能改變反饋回路強度的非線性特征不敏感。因此,可能產生我們稱之為“系統思考缺乏癥”的五種典型癥狀: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看眼前,不看長遠;只看現象,不看本質;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本位主義,局限思考。

5、? ? ? ? ? 系統思考是你應對復雜性挑戰、做出睿智決策、與系統共舞的核心技能。有四個方面的重要價值:1)解決復雜問題、制定睿智決策;2)推動組織成長、提升組織能力;3)激發集體智慧、加速組織學習;4)建設學習型組織的核心技能。

6、? ? ? ? ? 系統的三個基本特性:適應力、自組織和層次性。正是這些特性的存在和相互作用,使得系統衍生出復雜多樣的結構,繼而呈現出繽紛多彩的行為特性。這是對系統運作內在機理的深刻見解。

7、? ? ? ? ? 8種常見的“系統基模”:政策阻力、公地悲劇、目標侵蝕、競爭升級、富者愈富、轉嫁負擔、規避規則和目標錯位。

8、? ? ? ? ? 如何尋找系統中的“杠桿點”(即在系統的某處施加一個小的變化,就能導致行為發生顯著的轉變),提供了12個可能的備選選項。

前言

1、? ? ? ? ? 即使你的工廠被拆除了,只要它的精神還在,你就能很快重新建立起另一家。如果一場革命摧毀了舊政府,但新政府思想和行為的系統模式沒有變化,它就仍然難逃再次被推翻的命運。關于系統,我們很多人經常掛在嘴上,但幾乎沒有多少人真正理解。

2、? ? ? ? ? 雖然表現形式各異,但殊途同歸,真正的系統思考從來都是超越學科和文化的,同時也可以跨越歷史。

3、? ? ? ? ? 管理者所遇到的問題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影響、動態變化的,尤其是在由一系統復雜系統構成的動態情境之中。在這種情況下,管理者不能只是解決問題,而應善于管理混亂的局勢。

4、? ? ? ? ? 系統思考將有助于我們發現問題的根本原因,看到多種可能性,從而讓我們更好地管理、適應復雜性挑戰,把握新的機會。

5、? ? ? ? ? 什么是系統呢?系統是一組相互連接的事物,在一定時間內,以特定的行為模式相互影響,例如人、細胞、分子等。系統可能受外力觸發、驅動、沖擊或限制,而系統對外力影響的反饋方式就是系統的特征。在真實的世界中,這些反饋往往是非常復雜的。

6、? ? ? ? ? 對于一個系統來說,某個外部事件可能引發某些行為,而同一個事件之于另外一個系統的結果就可能迥然不同。

7、? ? ? ? ? 有兩種不同的做法:一種是順應系統,另外一種是與其對抗。

8、? ? ? ? ? 由于復雜系統中存在反饋延遲,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問題會變得更加嚴重,而且更加難以解決。----一針不補,十針難縫;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9、? ? ? ? ? 根據競爭排斥原理,如果一個增強回路使一位參與者取得了勝利,占據了競爭的優勢地位,那么它將在未來的競爭中繼續獲勝,甚至將消滅幾乎所有競爭者。----蓋有者,將予之;無者,并期所有亦奪之;富者愈富,貧者愈貧。

10、? ? ? 在受到外力沖擊或影響時,通路和冗余眾多的多樣化系統,往往比幾乎沒有差異的單一化系統表現得更加穩健。---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到一個籃子里。

11、? ? ? 無論是出于心理上還是政治上的需要,我們都更傾向于認為,導致問題的原因是“在那兒(外部)”,而不是“在這兒(內在)”。這種“歸罪于外”的思維習慣,幾乎不可避免地讓我們去責備或怪罪他人,推脫自己的責任,并迷戀于尋找能夠擺脫或解決問題的“控制按鈕”、“藥丸”、產品或技術支持。

12、? ? ? 由于這些問題都是一些更大的系統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們的一些“解決方案”已經產生了明顯的副作用,并進一步激化了問題。

13、? ? ? 只有重新找回人們的直覺,停止相互指責和抱怨,看清系統的結構,認識到系統自身恰恰是問題的根源,找以重塑系統結構的勇氣和智慧,這些問題才能真正得以解決。

14、? ? ? 系統則是一個整體,同時發生和并存,它們相互連接,不只是單向、線性的關系,而是同時存在多個方向上的多種連接。

15、? ? ? 系統思考研究者有時將這些常見的、會引發特定行為的系統結構稱為“系統基模”。只有懂得系統原理,就可以在恰當的地方施加干預措施,從而獲得期望的轉變。

16、? ? ? 系統理論就是人類觀察世界的一個透鏡。尤其是當我們面臨混亂不堪、紛繁復雜且快速變化的局面時,觀察的方式越多,效果就越好。

17、? ? ? 盲人摸象告訴我們一個簡單卻經常被忽略的真理:不能只通過了解系統的各個構成部分來認識系統整體的行為。

第一部分:系統結構和行為

1、? ? ? ? ? 無論一個問題多么復雜,如果能以正確的方法去看待,它都會變得簡單起來。

2、? ? ? ? ? 總體大于部分之各和,系統并不僅僅是一些事物的簡單集合,而是一個由一組相互連接的要素構成的,能夠實現某個目標的整體。從這一定義可知,任何一個系統都包括三種構成要件:要素、連接、功能或目標。

3、? ? ? ? ? 一個系統中可能包含很多子系統,而它也可以嵌入到其他更大的系統之中,成為那個更大的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

4、? ? ? ? ? 沒有任何內在連接或功能的隨機組織體就不是一個系統。例如一堆沙子,就其本身來說就不是一個系統,因為它們之間沒有什么穩定的內在連接,也沒有特定的功能。

5、? ? ? ? ? 對于一個系統來說,整體大于部分之和。任何一個系統都包括三種構成要件:要素、連接、功能或目標。它具有適應性、動態性、目的性,并可以自組織、自我保護與演進。

6、? ? ? ? ? 可見,系統既有外在的整體性,也有一套內在的機制來保持其整體性。系統會產生各種變化,對各種事件做出反應,對各種錯誤或不足進行修補、改善和調整,以實現其目標,并生機勃勃地生存下去,盡管很多系統本身可能是由各種無生命的要素構成的。系統可以自組織,并且常能通過局部的瓦解來進行自我修復;它們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很多系統還可以自我進化、演變,生成另外一些全新的系統。

7、? ? ? ? ? 要素并不一定是有形的事物,一些無形的事物也可以是系統的要素。比如在一所大學中,學校的聲譽和學術能力就是該系統中至關重要的兩大要素。為避免這種情況,你應該從細究要素轉向探尋系統內在的連接關系,即研究那些要素整合在一起的關系。

8、? ? ? ? ? 系統中的很多連接是通過信息流進行運作的。信息使系統整合在一起,并對系統的運作產生重要影響。

9、? ? ? ? ? 要想推斷出系統的目標,最好的方法就是仔細地觀察一段時間,看看系統有哪些行為。因此,必須通過實際行為來推斷系統的目標,而不能只看表面的方辭或其標榜的目標。

10、? ? ? 幾乎每一個系統都有一個重要的目標,那就是確保自我永存。

11、? ? ? 總的來說,“功能”一詞常用于非人類系統,而“目標”一詞則用于人類系統。但它們之間的區分并不是絕對的,因為很多系統兼具人類和非人類要素。

12、? ? ? 由于系統中嵌套著系統,所以目標還會有其他目標。一個成功的系統,應該能夠實現個體目標和系統總目標的一致性。

13、? ? ? 改變要素對系統的影響是最小的。總之,只要不觸動系統的內在連接和總目標,即使替換掉所有的要素,系統也會保持不變,或者只是發生緩慢的變化。

14、? ? ? 系統中最不明顯的部分是它的功能或目標,而這常常是系統行為最關鍵的決定因素。

15、? ? ? 改變系統中的內在連接,會讓系統發生顯著的變化。同樣,功能或目標的改變也會對系統產生重大影響。顯然,目標的變化會極大地改變一個系統,即使其中的要素和內在的連接都保持不變。

16、? ? ? 系統三要件的關系:對一個系統來說,要素、內在連接和目標,所有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它們之間相互聯系,各司其職。一般來說,系統中最不明顯的部分,即功能或目標,才是系統行為最關鍵的決定因素;內在連接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改變了要素之間的連接,通常會改變系統的行為;盡管要素是我們最容易注意到的系統部分,但它對于定義系統的特點通常是最不重要的----除非是某個要素的改變也能導致連接或目標的改變。

17、? ? ? “存量”是所有系統的基礎。所謂存量,是指在任何時刻都能觀察、感知、計算和測量的系統要素。如其名稱所示,在系統中,存量是儲存量、數量或物料、信息在一段時間內的積累量。存量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不斷改變,使其發生變化的就是“流量”,所謂流量,是一段時間內改變的狀況。

18、? ? ? 存量是對系統中變化量的一種歷史記錄。

19、? ? ? 借助行為模式圖,我們可以判斷系統是否正在趨向某個目標或極限點變化,也可以了解其變化的速度。

20、? ? ? 所有的模型,無論是心智模型還是數學模型,都是對現實世界的簡化。人類的大腦似乎更加容易關注存量,而不是流量。更進一步說,當我們關注流量時,我們更容易傾向于關注流入量,而不是流出量。

21、? ? ? 要想使存量增加,既可以通過提高流入速率來實現,也可以通過降低流出速率來實現。請注意,要灌滿一個浴缸,不是只有一種方式。

22、? ? ? 存量的變化需要時間,因為改變它的流量運作需要時間。這是一個關鍵點,是理解各種系統行為為什么如此運作的一把鑰匙。存量,尤其是比較大的存量,在應對變化時,只能通過逐步的增加或釋放來實現,即使對于突然的變化也是如此。

23、? ? ? 存量的變化一般比較緩慢,即使在流入量或流出量突然改變的情況下,也是如此。因此,存量可以在系統中起到延遲、緩存或減震器的作用。在系統中,由于存量變化緩慢而產生的時間滯后可能會導致一些問題,與此同時,它們也是系統穩定性的根源所在。

24、? ? ? 因此,存量變化緩慢所產生的時間滯后,讓人們有了一定的余地去調整、嘗試一些做法,并根據反饋來修訂那些不奏效的政策。

25、? ? ? 由于存量的存在,流入量和流出量可以相互獨立,并在一定時期內不必保持平衡和一致。這一原則可以引導我們直接了解反饋的概念。

26、? ? ? 由于大量存量維持機制的存在,大多數個人和組織的決策也會受到存量水平的影響。

27、? ? ? 系統思考者將世界視為各種“反饋過程”的組合。

28、? ? ? 一定存在導致這種行為產生的作用機制,這種機制是通過反饋回路來運作的。因此,長期保持一致的行為模式是反饋回路存在的首要線索。當某一個存量的變化影響到與其相關的流入量或流出量時,反饋回路就形成了。

29、? ? ? 一個反饋回路就是一條閉合的因果關系鏈,從某一個存量出發,并根據存量當時的狀況,經過一系列決策、規則、特理法則或者行動,影響到與存量相關的流量,繼而又反過來改變了存量。

30、? ? ? 反饋回路可能導致存量水平維持在某一個范圍內,也可能使存量增長或減少。在任何一種情況之下,只要存量本身的規模發生了改變,與之相關的流入量或流出量也會隨之而變。不管是誰或怎樣監控存量的水平,一旦存量水平有變化,系統就會啟動一個修正的過程,調節流入量和流出量的速度(也有可能同時調節二者),從而改變存量的水平。這又會產生一個反饋信號,再次啟動一個控制行動,從而形成一系列連鎖反應。

31、? ? ? 不是所有系統都有反饋回路

老王, 一位在路上的70后草根創業者,正努力學習商業世界的知識,探索企業卓越經營的奧秘。希望把自己的所學所思記錄下來,既可供同在路上的創業者交流,也可為這段創業歷程留下印記,以作未來復盤反省之用。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