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當我打開這本書時,我不僅在想:我能從這本書中得到什么?這本看上去如此深奧難懂的書真的能對我有什么啟發嗎?伴隨著閱讀的深入,卡爾·羅杰斯向我展現了一種充滿真誠、關懷和人文主義的心理學科理念,他的博學、對人性的洞悉、對人類的悲憫和關愛讓我為之動容,并引發深思。
? ? ? 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本書中的第一章和第四章中的一些語句和觀點,很多讀來深有共鳴。
? ? ? ? ? 像欣賞美妙的日落一樣真誠地欣賞別人
? ? ? 作者在書中寫道:我所知道的最美妙的感覺——也是對別人來說最能促進成長的——來自我對別人的喜愛,就如同我喜愛落日一樣。人們和日落一樣美妙,只要你讓他們成為那樣。……我充滿敬畏地看著日落。當我能像欣賞日落那樣欣賞我的同事、我的兒子、我的女兒、我的孫子們,我的自我感覺最好。我相信這是某種優秀的特質,也是最令我滿意的特質。
? ? ? 讀完這段,我由衷地感慨和敬佩。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一樣,每個人都千姿百態,正因為如此,才使得我們的世界變得如此多姿多彩。我們應該能夠做到像欣賞日落或者欣賞其他的美景一樣去欣賞別人。
? ? ? 反觀自己,作為一名工作室的主持人,我常常因為成員的某次作業、某次任務或者某節課達不到自己的要求而生氣失望。
? ? ? ? 更深層次的原因是,我內心深處總是希望能找到志同道合的,跟我的想法、觀點完全合拍的學員,然后能夠按照我的要求茁壯成長,乃至最后成為我的驕傲,結果我總是感到失望。
? ? ? 事實上,每個人都是一片獨特的風景,有著自己的發展軌跡和人生道路,他們自己的路,自己做出的選擇,必須自己完成。
? ? ? ? 而我能做的,就是信任、幫助他們,讓他們成為真正的自己,而不是成為我想讓他們成為的人或者是我的影子。
? ? ? ? ? ? ? ? ? 活在當下,享受生命的每一刻
? ? ? ? 第四章中,作者講述了他最近十年的生活,從65歲——75歲。這一章同樣也令我印象深刻。
? ? ? ? 作者從身體、活動、寫作、學習等方面剖析自己十年間的生活和狀態。作者意識到了身體機能的衰退,他在接受的同時,開啟了新的事業甚至是冒險,更享受獨自待著的感覺,也享受與別人的親密關系,甚至探討了死亡。
? ? ? 人到了75歲會是什么樣子?
? ? ? 在我周圍,很多人到了50歲就開始期盼退休,并漸漸地過上了做菜、搓麻將、照顧兒孫的日子,以后的每一天都是前一天的重復,從不會做一些有挑戰性、創造性的事情,經常會把“我年紀大了,記憶不行了”之類的話掛在嘴邊。
? ? ? 這是我周圍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的生活狀態。
? ? ? 我從未想過自己到時會變成什么樣子?但讀了卡爾·羅杰斯的文章后,我希望自己也能像他那樣,我不敢奢望自己能寫出那么多的著作。我只是希望自己能像他那樣有活力,有創造力,有生命力,并能理智地看待衰老,從容地享受生命。
? ? ? 作者關于死亡的描述同樣令我深以為然:我用開放的態度對待這些經歷,從而來思考死亡。它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我相信我既可以把它當做生命的結束,也可以當做生命的繼續來接受它。
? ? ? 是的,它是什么樣,就是什么樣,我們既然不能做出選擇,就必須學會接受,這是生命的必然結果。
寫作,就是我密封在瓶子里并扔向大海的漂流瓶
? ? ? 作者有關寫作的觀點同樣令我著迷,他說:寫作是我與世界溝通的一種方式,而從真正意義上說,我不覺得我屬于這個世界。我非常希望能被了解,但是我沒有期望其發生。寫作,就是我密封在瓶子里并扔向大海中想要傳遞的信息。我驚訝于那么多在海灘上的人——心理上和地理上的——發現了這些瓶子,看見了我想要跟他們說的話。因此我一直在寫作。
? ? ? 泰戈爾說,“天空沒有留下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從哲學層面上來講,我們每個人或許都只是這個世界的一個過客,當我們如輕煙般離開時,我們又會留下些什么呢。但是,寫作卻可以幫我們留下生命的痕跡,留住那些剎那間的感動、欣喜、傷感、失落……,寫作就是一種對話與溝通,在與自己對話,與想象中的他人對話,與整個世界對話。
? ? ? 所以,寫作,就是我們密封在瓶子里并扔向大海的漂流瓶,會以某種方式,使我們的生命得以延續。
? ? ? 寫到此處,回顧全文,我感覺我仿佛有點偏題了,我沒有去講述作者有關心理學的理念給我帶來的思考和啟發,卻更多地探討了一些其他方面的收獲。正所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只是講出了自己心里最想說的話。
? ? ? 雖然我對心理學的認知水平實在還很有限,但仍為作者的博學、敢于創新的精神、充滿溫情的人本主義而深深打動。閱讀本書的體驗有時像是在接受心靈按摩,作者在講述的同時,更在告訴我們,如何做一個真實的人,如何傾聽,如何自由地給予和接受愛。
? ? ? 羅杰斯曾經說過:“我們的生命就是做自己、成為自己的過程。”這句話道出了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精神內涵。是的,那就讓我們真誠地欣賞生命、悅納自己,努力地做自己,并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