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加班,有一個問題找同事核對。她說:“不要那么急,10月底才出貨的。我都是慢慢做,那么著急容易老的”。我意識到可能是我心里著急,從而表現的說話急促,整個狀態給人很著急的感覺。而對于她的話我也沒有回應,只是談工作的事情。其實,我可以這樣回應,難怪你那么年輕,原來是有秘訣的。
我也反思了,自己一直以來的一個特點,就是對別人的問題或關切,有時沉默以對,沒有回應,顯得靦腆。面對外界環境,表現的消極被動。與人在一起時,表現的不自在,想逃離當下。不能深入融入當下的環境,不能建立深入的人際關系,朋友少。表面上很安靜,內心充滿焦慮不安,意識好像處于飄浮的狀態。這樣直接表現就是說話時急促,說得快,不清楚。
我想起了前幾天看過的李雪愛與自由的微博,摘錄如下
《“心學”學個啥》人們常把陽明哥的“知行合一”理解成知道了就要去行動。陽明哥的本意是:“知”和"行"乃一回事,若知而未行,只說明并非真知。強迫自己按照所知去行動,會造成意識和潛意識更加分裂。修煉知行合一,奧秘不是指哪打哪,而是打哪指哪--現在發生了什么,就去覺知發生了什么。 ???
其實很多東西,我只是在意識層面知道,并沒有在內心深處或潛意識真正去覺知,去理解。
我想起了Tom教練之前推薦過“冥想”,教練專門起了個名字“靜觀”。通過靜觀,覺知自我,打通意識和潛意識的通路,真正認識理解自己,這樣行動更有力。
其實我們練得不僅僅是口才,通過練口才,不斷覺知自己,更好地成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