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描寫了一個痛失愛妻之后深陷孤獨的深淵之中的中年書店老板,重點部分是描述他是怎么樣一點點找回回對世界的感覺,找回愛,繼而走出伴隨早晨第一縷陽光而來的孤獨。
故事的開始是這樣的:
男主A.J費克里,同自己深愛著的第一個妻子為了擁有更輕松、愉悅的文學生活,雙雙放棄了研究生學位,回到一個沒有書店的孤島上開了一家書店。在本書沒有描寫到的之前的時間里,我想A.J與妮可的生活雖算不上神仙眷侶,但也無甚可挑剔的了吧。但是不好的事情來的時候通常不會和你打招呼,兩人的甜蜜的生活著被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打斷。妮可也在這次意外中喪生,此后,A.J的所有生活也就突然陷入了孤獨,不知所措,也不想有所措。他就躲在孤獨的包裹下,苦苦煎熬,甚至給自己定了一個把自己喝死,把生意做垮的計劃
故事的結尾是這樣的:
上帝是公平的,他們夫妻的愛讓上天賜給了男主一個幸運兒瑪雅,一個聰明而乖巧的女兒,當然這使A.J產生了愛,愛讓他不得不為了瑪雅而關注一切事情,而一旦一個人開始有事情可以關注,那他便不再孤獨了。A.j至此也就順著上天給的出口,慢慢走出了孤獨!
整本書給我們講述了很多東西,寫了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書。寫了書給人們帶來的改變,寫了親情,愛情等等,而我偏偏察覺最清楚的卻是沒有愛時的孤獨,這也許只是本書附帶的一部分,這的確是吸引到我的點。不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既是愚笨如斯,也想說說自己的拙見。鑒于我想要表達的僅僅是一些我所理解的孤獨,后面A.J.費克里跟阿米莉婭平淡而又溫馨的相識過程和蘭比亞斯與伊斯梅的完美結局所營造的本書最為重要的愛的氛圍,我就不作贅述了,不過有一點毫無疑問,那部分才是本書這么火的緣由。
前些天看了幾篇隨筆,其中提到了人生五大終級命題,他們分別是:愛、死亡、人生的意義、孤獨和夢想。我很喜歡這個說法,對其中的任何一個都推崇至極,而且也想不出來哪個可以刪掉亦或是別的什么可以加入到里面。既是終級命題,便是每人個在生命中或多或少會遇到的,有些人深陷其中,難以找到出口,有些人輕描淡寫,混的風生水起。
我們很多人都曾甚至現在還在孤獨著,原因是各式各樣的,形式也各式各樣的,只是同樣的孤獨感。
其中有一種孤獨是傷心到孤獨或者絕望到孤獨。當我們做了無法挽回的錯事或者外界對我們產生過深惡痛絕的傷害時,我們就必須要飽嘗一段時間譬如我配不上這個世界或者這個世界不配擁有我的孤獨。正因為此時我們排斥的是自己或者是除了自己以外的所有東西,我們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擺脫它,在這期間我們不會關心任何事情,包括伴隨時間的流逝內心當中從未減輕的痛苦。此時我們甘愿身陷孤獨,我們遭遇到了人生中從未有過的艱難時期。無論經過多少歲月,無論喝下多少深夜雞湯,無論我們的掙扎多么令人同情與敬佩,我們也沒有辦法從中完全解脫出來。
這種孤獨的接觸只能靠相愛相知的人,其余的人擾亂了孤獨。反而使人更加孤獨,猶如一種官能,因受到刺激而更加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這種孤獨與喧囂都難以忍受,但是如果必須要忍受,我寧可選擇孤獨。
孤獨就像一種千年奇毒,只有一種精純的解藥可以救治,那就是愛。
如果我們深陷孤獨,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飽嘗了足夠多的孤獨后,慢慢嘗試接受自己或者接受別人的愛。正如文中一段話“因為從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愛,我們獨來獨往,然而就是因為我們獨來獨往,才讓我們以為自己不值得被愛。有一天,你不知道什么時候,你會驅車上路。有一天,你不知道什么時候,你會遇到他(她),你會被愛,因為你今生第一次正真不再孤獨,你會選擇不再孤獨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