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進行到第二天,不知道為什么,時隔這么多年,我的內心依舊有一點兵荒馬亂的。曾經的我認為高考都能夠勇敢的挺過來,還有什么搞不定呢,夢想著自己赤手空拳仗劍走天涯。可是后來發現,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要面臨著不同的問題,也許這樣走完一生,才不會了無生趣吧。
記憶中,高考正好就是農忙時節,“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田夫拋秧田婦接,小兒拔秧大兒插。”聽著就覺得“芒種”這一節氣名副其實。
面對這個時節不同的戰場,總有一種花香,可以撫慰我的心,那就是梔子花。小時候,每當梔子花開的時候,媽媽都會拿一只粗陶碗,里面盤好細細的油草,摘幾朵含苞待放的花骨朵插在碗里,然后再別一朵在自己長長的麻花辮上。媽媽總是起得很早,等我起床時,就可以看到窗前的寫字臺上多了一碗梔子花,早晨的微光照在上面,落落大方,光陰交疊,像極了油畫。我上學的時候,也會摘一朵放在書包里,這樣一打開書包,便像是打開了一棵梔子花園。放學回到家,碗中的花骨朵便都開始綻放了,房間里都是清香,燥熱的心也跟著平靜下來了,但是,嬌嫩的梔子花很容易變成了米黃色,香味里也夾雜一些酸腐味,外婆便喜歡把盛放的花朵摘下來,用針線把它們縫在天藍色的蚊帳上,我們躺在繡了花的蚊帳里就像是躺在一座白色花朵的城堡里,晚上搖著蒲扇,枕著花香慢慢睡著了,夜里做著公主般香甜的夢。
再長大一點,知道了梔子花代表著一生的守候,永恒的愛,讓生機盎然的夏天充滿了未知的希望和喜悅。那一年聽到《梔子花開》時,“揮揮手告別,歡樂和無奈/光陰好像,流水飛快/日日夜夜將我們的青春灌溉”是歲月真實的寫照,一步步邁向長大,內心的害怕與期待填滿了青春期。
離開家鄉后,路遇賣梔子花的總會買上一把回去,插在水里總覺得沒有什么香味。我才發現,過去的故鄉和童年已經再也回不來了,只能靠回憶深深地根植在心中,帶著他們去翻越人生一座又一座的山峰,直至離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