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微信朋友圈里總有一些人,看似很活躍,樂此不疲地分享自己的動態,吃了什么好吃的,看到了什么好笑的,都愿意放在朋友圈里,以供觀瞻。可是真正點開他們的朋友圈,卻幾乎是一片空白,只有幾條最近才發的朋友圈。
而這些人里也包括我。我就是那么一個人,平時屁大點事都喜歡往朋友圈上放,自嘲也好欣喜也好,事無巨細地想分享給別人我的全世界。
可我如今的一條朋友圈,保質期不過36個小時。很多都是發完了,過一會又刪掉。所以看到別人幾乎空白的朋友圈,我似乎能感同身受。
是那種欲言又止的空白,我明白。
我發朋友圈的意義在于什么呢?或許很多時間我只是想分享一個段子,或者我干脆來一段恰到好處的自嘲,抑或是嗨完一天以后我的照片集錦。有些時候可能只是一些只言片語。
既然如此,我為什么又要清空呢?
是因為我知道,沒有人愿意駐足觀看我的全世界。而我的自言自語,只是舊戲臺上的余韻,半聾半啞,悄無聲息。
還是要承認,我發朋友圈的目的不僅僅只在于記錄生活的點滴。內心深處有一個聲音在說:嘿!你們好呀,來看看我吧,這是我的世界,可以請你稍微停留一下嗎?我想講個故事給你聽。你不想聽也沒關系的,起碼,看看我好嗎?
我覺得很奇怪,為什么那些雞湯文,段子文有那么多的贊,那些假的過分的照片下面為什么有那么多言不由衷的附和。而為什么,真實的自我,總是被人選擇性忽略在角落里?
一個人自說自話實在是有些狼狽了,可評論區里的評論更令人倒吸一口涼氣。很明顯,有些笑里藏刀,明褒暗貶的評論,都在明白地告訴你:
沒人愿意了解你的自我感受,也沒人愿意在乎你這簡單一張照片后面可能付出的心血。相反,有很多人甚至不希望看到你過得比他們好。
人啊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別人的肯定與認同,我們似乎都想通過各種社交平臺,證明自己存在的重要性,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雖然我們的參考數據,只有贊的個數或是熱度。或許這些數字代表不了什么,很多人可能跟你也只是點贊之交,但是至少有人從你的全世界路過了啊,并且匆匆的看了一眼,或許也有那么一瞬間的感同身受啊。
當我們每天早上起來習慣性地自我欺騙這又是美好而嶄新的一天的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溫柔地擁抱住了全世界。然而當你全心全意地捧出自己的世界的時候,卻沒有人愿意為此停留,也沒有人愿意停下來傾聽你內心的聲音,一種巨大而刺骨的孤獨陰暗地籠蓋住了你。
所以我們開始刪朋友圈,刪掉那些自言自語,刪掉那些獨角戲,刪掉那些別人眼里的無病呻吟,我們開始主動地扣好心扉,把自己的內心世界層層上鎖。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選擇了孤獨,相反,是孤獨選擇了我們。
孤獨的背后是欲言又止的沉默,是若隱若現的空白,是言不由衷的“沒關系”。
“沒關系”就是“有關系”,至于是什么關系,我即便告訴你,你也不愿聽。
何苦呢,熱臉去貼別人的冷屁股,何苦要把自己獨立的世界獻寶似的剖開,曝曬在眾人的目光之下呢?
我的生活,是我在過。即使所有人都說這不好,那不行 我也只會把它藏起來,偷偷地過。
何苦要把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放在這個漂浮著油膩目光的世界里,供世俗稱量評分呢?
在乎你的人,自然會主動來找你,而不是從你欲言又止的朋友圈里尋找蛛絲馬跡。不在乎你的人,你在他面前演完一生,他也無動于衷。
所以很多時候我還是忍不住會發朋友圈,會發表一下我當下的心情和看法,可是沒過多久我就會刪掉。當我冷靜下來的時候,我就會消滅掉我曾經情緒波動過的痕跡,正如那些人選擇性消滅我的渴求一樣。
清空朋友圈的時候,也是在跟當時那個魯莽的自己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