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圍城不是城
小陳,大名陳思家,是個小本生意人,本多小呢,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簡單來說,就是開早點鋪的。
小陳的早點鋪不太一樣,他把來吃早點的人當成兄弟姐妹。早上四點起來做早點,做好就放進保溫箱,到了早上六點多,不用吆喝,也不用等多久,一會兒,來來去去的環衛工就會過來買他的早點。
早點都一樣,但是像小陳一樣年紀輕輕就賣早點營生的,還是獨一家。
有時候環衛工來的時候沒帶錢,小陳嘿嘿一笑。
“吃好了沒,大哥。”
“吃好了,但是今天早上走的急,沒帶錢。”
“算了,大哥,改天您再過來吃帶過來。”
而老陳是常客,大名叫陳尋,是來來回回過來吃早點的人里面最有原則的,去年才到這個城市,別人都是先吃在付錢,他呢,先看看錢夠不夠,夠的話,就買五個包子,一碗粥。不夠的話,就在桌邊上等工友,等別人吃好,再一起去干活。
小陳起初以為他是不好意思張口,后來才發現這是老陳的原則之一,從不賒賬,也不借錢。
老陳不大愛說話,但是逢人一見面就拿出一張皺皺巴巴的紙,問一句話,問完往往是一臉沮喪。
“打擾了,你見過這個小孩兒嗎?”
這是老陳最經常說的話,他是出來找孩子的,找了整整六年了,但是一點音訊都沒有。
在這六年間,從東南找到西南,從西南找到西北,又從西北找到東北,現在找到華北。
小陳知道他是來找孩子的后,就再也沒給過老陳好臉色,心里想,要是真的負責任,怎么會把孩子丟了呢。
小陳的早點鋪在上午十點就關門了,等到晚上十點,開始賣酒。
用他的話說,是想讓這個城市孤獨的人找個地方說說話。開酒吧的最害怕人喝大了,不省人事,然后關不了張。但是小陳不一樣,倘若別人喝醉了,把喝的醉醺醺的人放倒在椅子上,就從屋子里拿出個被子給蓋上,轉身自己也睡覺去了。
環衛工總是清晨工作,一天的工作結束,時間自由安排。老陳拿著那張皺皺巴巴的紙去街道反反復復的問,從早八點問到晚八點。
又是一天的失落,老陳走著走著就走到了小陳的店,想了想,走了進去。
“小陳兒,給我來一箱啤酒。來陪我喝兩杯。”
此刻店里的人不多,小陳聽到,看到是老陳兒,嚇了一跳。
兩瓶啤酒進肚,老陳這個悶葫蘆打開了話匣子。
“自從我兒子丟了,起初我看著路邊的小孩哪個好像都是我兒子,跑過去一看,不是,一臉沮喪。但是現在我都習慣了,六年了,我兒子應該九歲了。”
小陳看著老陳,等到老陳說完。
“那大哥,您當初為什么會把孩子弄丟呢?”
老陳聽到這,不知道是因為想哭還是酒精的作用,眼眶紅紅的。
“那會我在工地干活砸了腿,我媳婦兒為了貼補家用,白天上完班,晚上去酒吧賣酒,有一次被一個老板灌了兩杯酒,染上了毒癮。有一次毒癮犯了,家里沒錢買,就把……就把兒子…賣了。”
老陳除了最后一句,其他都平靜得好像在講別人的故事,講完,雙肩抖動,放聲大哭。
小陳聽到這,用手拍了拍老陳的肩膀,不知道如何安慰,只好倒酒。
從這次起,小陳對老陳的印象徹底改觀,清晨來吃飯,總是會問一句。
“大哥,孩子找的怎么樣了?”
老陳總是搖搖頭,不過又會補上一句。
“沒關系,我接著找,找到我找不動為止。”
今天有點不一樣,小陳等老陳吃完早點后,叫住了老陳。
“大哥,你來一下。”
說完拿出了錄像機,告訴他,可以在鏡頭前把想對兒子說的話說一下,然后他會通過網絡發布出去。
老陳的眼睛亮了,趕忙坐下來錄好了視頻。
兩個月后
小陳有一天興沖沖地找到老陳,網絡上一個網友回應說,在他家附近見過一個特征很像老陳兒子的孩子。老陳激動的不得了,決定明天就去見見那個網友,好好聊聊。
而小陳呢,終于釋懷了十五年前的事,不再介意當初父母不小心把他弄丟的事情,決定回家。
我是圍城不是城,感謝您看完了我的文章,說說話吧,畢竟江湖兒女,見面不易。
春節將至,希望家家都能團圓過大年。早點回家,多點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