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我聽課了,也認真寫了作業(yè),但就是一直不敢發(fā)在群里,看別人的作業(yè)寫得太好了,我心里特別慌,在群里也不敢說話,我都為自己發(fā)愁。這可怎么辦呀?”
這是我們這兩天在訓練營,學習高效閱讀的時候,在交作業(yè)的問題上,學員遇到的問題。也是大部分學員經(jīng)常會遇到的學習障礙之一。
剛好今天在看“美國現(xiàn)代成人教育之父”——戴爾·卡耐基的《每天學一點超級自控力》,從中看到了一個比較合理的解釋。
憂愁、焦慮是任何人都難以避免的情緒困擾,容易使人喪失對生活的美好體驗,從而極大地影響一個人的生命質(zhì)量。
如何正確對待憂慮,決定了我們的生活狀態(tài)和幸福程度。
想解決那些逼迫我們、使我們像日夜生活在地獄里一般的憂慮問題,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建議:
我們一定要掌握以下三個分析問題的基本步驟,來解決各種不同的困難。這三個步驟是:
一、看清事實;
我們大多數(shù)人遇到問題的第一反應,都會像消防隊員一樣,不假思索地沖上去,希望盡快將問題搞定,讓自己像個英雄人物。
但事實證明,這樣做往往會讓本來一件很簡單的小事情,造成一個混亂的局面,變得一發(fā)而不可收拾。
心理學上著名的“踢貓效應”就是最好的證明。
因此,在沒有以客觀態(tài)度收集全部事實之前,不要先考慮如何解決問題。
保持客觀很重要,可以保證收集的事實,既能夠幫助我們正視不利因素,也能夠減少情緒給我們造成的不理性行為。
二、分析事實;
僅僅有事實,還不足以讓我們得出比較客觀的結論,只有對事實進行分析,了解前因后果,才有助于我們更加理性的看待事物。
分析事實最簡單的一個方法,就是把它講出來,說清楚,能讓多數(shù)人都聽明白你的想法,問題就已經(jīng)解決了一大半。
對于不善言辭的人來說,可以把事實在紙上寫下來,能夠明明白白地,將事實表述清楚,很多問題的答案也就一目了然了。
三、做出決定——然后照辦。
這是最關鍵的一步,只有前兩步認真完成,這一步才會比較輕松容易,否則就會再次陷入焦慮、混亂的情緒中,開始了新一輪的負向循環(huán)。
當意識到調(diào)查、思考過多,對我們沒有更多幫助的時候,就要果斷做出決定,讓自己盡快行動起來,這時候還可以借助下面4個問題,打消顧慮:
第一個問題——你擔憂的是什么?
第二個問題——你能怎么辦?
第三個問題——你決定怎么做?
第四個問題——你什么時候開始做?
于是,針對學員遇到的問題,我引導她按照以上三步,找到了完美的解決方案。
首先、不用逼自己馬上交作業(yè),要先把自己當下的真實感受,以及自己的學習狀態(tài),準確地陳述出來。(以前因為讀書太少,所以基礎比較差,看到自己與其他人的差距,感覺焦慮。)
然后,針對她自己擺出的事實,慢慢引導她說出自己焦慮背后的原因,是害怕自己的回答太膚淺,被群里的人笑話。
其實就是在暗自跟別人做比較,內(nèi)心想做得比別人好,但現(xiàn)實又明擺著不如別人,這個事實反差,讓她感覺很不舒服。
這時,我就問她,你讀書學習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你比大部分人做得都好的話,還需要花錢學習嗎?如果你把她們當作自己的學習目標,努力追趕,能讓自己每天離她們更近一點,你愿不愿意呢?
另外,你看到的只是少數(shù)敢于展示自己,不怕出丑沒面子的人,還有很多沒有展示的,她們的水平你了解多少呢?
假設你現(xiàn)在把作業(yè)發(fā)出去,最差的結果會怎么樣呢?會對你的現(xiàn)實生活產(chǎn)生多大的影響?是不是在你的承受范圍之內(nèi)?
當她把一個一個問題寫出來以后,就慢慢釋懷了,發(fā)現(xiàn)果然是自己把自己局限了。
最后,她決定“豁出去”了,反正我現(xiàn)在的水平就這樣,通過別人的作業(yè),我能看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找到一群榜樣,跟緊大部隊,讓自己每天保持進步就行。
于是,她開始聽話照做,跟著我們的節(jié)奏,不知不覺竟然完成了所有的閱讀任務,根本沒有時間再思前想后了,所謂的焦慮,也漸漸不存在了。
由此可見,三個步驟,看似很簡單,認真用好,就能解決生活中大多數(shù)的小煩惱。
生活中大部分的問題,真的都能在書里找到答案,如果找不到,說明你還不會讀書,真正會讀書的人,都一定是解決問題的高手,你同意嗎?
我是心安,高效閱讀,復利成長踐行者,鏡姐夢想領讀會合伙人之一。
致力于知識創(chuàng)富,用輕創(chuàng)業(yè)的方式讀書,邊學邊教,邊教邊用,真正做到高效閱讀,把知識轉(zhuǎn)化為財富,實現(xiàn)精神物質(zhì)雙豐收。
歡迎與我們一起共讀好書,積累知識復利,真正做到把讀過的書變成錢。